吕文丽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重庆)
核心素养是教育界的前沿学术理念,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最新理论依据。培养核心素养是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英语教师应把握的基本教学方向。本文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立足于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自2016年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后,各学科的教育理论研究者相继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其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四个组成部分。[1]其中语言能力指的是学生以听、说、读、写的方式理解或表达意义的能力;文化意识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认知及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是指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习得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品质;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英语学习策略,促进英语水平自我提高的能力。
课堂中的话语互动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主要载体,英语课堂要为学生提供与他人使用英语沟通的空间。[2]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课堂话语互动的机会,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话语互动可通过不同的形式展开:可开展问答活动,如学习了“What do you have on Tuesdays?I have Chinese/English...on Tuesdays.”句型后,笔者在课堂中组织了bingo游戏,让学生通过英语问答提高语言能力,提高对语言的反应灵敏性;可开展调查活动,如学习了“Do you like pears/apples...?Yes,I do./No,I don’t.”句型后,笔者组织了“我班最受欢迎的水果”调查活动,让学生以本句型询问同学对水果的喜好,寻找获得最多“Yes,I do.”答案的水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开展角色表演活动,如学习了“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some...”句型后,笔者组织了“餐厅点餐”的场景模拟活动,学生在扮演服务员和顾客的活动中学以致用,提升了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在内容设计中融入了许多文化元素,教师可以以课本资源为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例如在三年级下册“Welcome back to school”一单元的第2课时中便包含大量文化内容。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听说单词UK,Canada,USA,China等单词以及使用句型I’m from...来介绍自己。教师可在课前制作课件,呈现课本所涉国家的国旗及标志性建筑物等图片,在课件中标注相关国家英文名称,让学生跟读教师发音,学习相关词汇;在课后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开展英语国家主要文化符号的交流活动。又如三年级上册开篇“Hello”单元在问候语中体现出了中外人名的区别,教师可以以课本人名为依据,适当延伸,让学生理解中外人名结构的异同,提高对中外文化区别的敏感度。
阅读是对思维具有较高要求的语言活动,为培养核心素养理论所要求的思维品质就应当利用好阅读教学这个渠道。[3]教师可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阅读教学力度。
首先是注重语篇解读,为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支架。例如,在执教六年级“How do you feel?Read and write”时,可设计整体感知活动及细节解读活动。在整体感知活动中让学生听音,完成为图片排序的任务,通过整理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培养逻辑思维。在细节解读活动中由教师出具表格,学生精读文章后,填写时间点、事件、人物等信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层次分明的语篇结构。其次,在语篇解读后,着手拔高性目标,由教师提出问题:“Everyone is happy.Why?”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班级辩论,交流各自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实践表明,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方法不当的问题,而且往往会成为习惯,直接对学习能力的提高形成制约。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干预,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法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提供指导。例如,在记单词方面,教师可告诉学生英语是一种典型的表音文字,掌握词音有助于强化对词形的记忆。因此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以自然拼读法为主,音标拼读为辅的方法识词,记词;在阅读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跳读、查读、精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在听音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留意听力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学会捕捉“关键”信息……当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足够的方法指导,并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演练和强化,终会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核心素养是教育界的最新理念,与之有关的一系列实践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小学英语教师应在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有益的教学方法,打开小学英语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