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诗词中的特殊语序现象
——以辛弃疾词为例

2018-02-24 03:21
学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茅店长剑语序

古代诗词中有许多语序发生特殊变化的现象,读者在理解时可能会因此产生障碍。比如耳熟能详的“欲穷千里目”,按照现代汉语常规语序来说,应为“目欲穷千里”,又如“客心洗流水”应为“流水洗客心”等等。

这类现象其实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但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会注意古代文、赋等长篇作品中的语序现象,并向学生加以指出;却对诗词中的这类现象不加重视,往往只求粗解句意,体会无误即可。殊不知,诗词中语序变化的种类繁多,足可供研究、教学;且这种变化对于作品整体有着一定意义,透过此类现象,能更深入地领会到作者创作的思路,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态度。

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他的作品中,刻意安排、调整语序的现象尤为明显。本文试以辛弃疾的词为例,分析这种特殊的语序变化。

一、语序变化的种类

诗词的语序变化可以按照规律分门别类。在辛弃疾流传下的六百余首词作中,出现了许多语序变化的案例,并涵盖了大部分的种类:

(一)主谓倒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名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按照现代汉语常规语序理解,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这里的“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实则“应是名词性短语作谓语”[1],将其提前,属于主谓倒装。

(二)宾语前置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的“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应为“看(君)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指友人陈亮的风致胜似陶渊明、诸葛亮。这里的“渊明”作为宾语,却安排在“风流酷似”前,属于宾语前置。

(三)定语前置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的“倚天万里须长剑”应为“须倚天万里长剑”,指词人豪迈慷慨,直须一把倚天万里的长剑;若按前者理解,则未免误会,似乎是某人想要做“倚天”的事情,又想要一把长剑。这里的“倚天万里”作为“长剑”的多层定语,却被提至“须”字前,属于定语前置。

又如《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的“小人请学樊须稼”应为“小人樊须请学稼”,“小人”作为“樊须”的定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名句“八百里分麾下炙”应为“麾下分八百里炙”,牛的名字“八百里”作为“炙”的定语。以上种种,皆属于此类定语前置。

(四)定语后置

仍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旧时茅店社林边”,应为“社林边旧时茅店”,指在土地庙小树林旁边的一座茅店。这里的“社林边”应作为“旧时茅店”的定语,放置其后,属于定语后置。

又如《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的“渊明漫爱重九,胸次正崔嵬”,也是将“胸次正崔嵬”作为“渊明”的定语,但因句法而放在后面,按照正常语序来解释,应“是说胸中正不平、唯待酒浇化之的渊明,喜逢重九却无酒可饮”[2]。

(五)其他特殊的语序安排

《西江月》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应“在稻花香里听到一片蛙的叫声,像是在说(报道)今年的好收成”[3],但囿于句法限制,“蛙声一片”和“说丰年”无法连到一处,形成这种奇特语序。这首词中频繁出现特殊语序,也是其特色之一。

二、语序变化的作用

(一)合乎诗词格律及诗词规则

诗词在古代多可歌唱,所以对用字平仄有一定要求。比如近体诗要求粘对,曲子词亦有其声律规则。为了合乎诗词平仄格律,又不改变整体句意,诗人便时常会故意将一些词句调换位置。这也是诗词艺术“带着镣铐跳舞”的体现之一。

比如,上文中提及的“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一句,乍看十分令人不解:为什么要将陶渊明和诸葛亮进行比较,并说“酷似”呢?此二者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词序中提到过,这首词是“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为赋 《乳燕飞》以见意”(《乳燕飞》即《贺新郎》的别名),所以“此句是赞美友人陈亮的风流标格,酷似陶渊明和诸葛亮……我们只要把此句换成‘看(君)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就好理解了”[4]。

辛弃疾在这里也并非故意刁钻,而是因为本句要求“仄平平、中平中仄”,但“酷似渊明”不符,需是“风流酷似”才行。若想不改变原意,辛弃疾就必须有其遣词的考量。

又如另一首赠予陈亮的《破阵子》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如作“麾下分八百里炙,塞外翻五十弦声”,就不符词格要求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可以说,诗词中的特殊语序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涉及到平仄的考量,但我们又不能以此作为唯一的原因。

除平仄之外,因押韵、对仗、节奏合拍等诗词规则,也有可能产生这样的现象。

(二)造成语言的陌生化

《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的“补天又笑女娲忙”一句,应为“又笑女娲忙补天”,不能理解成“补天”的人又去“笑女娲”;《水调歌头·盟鸥》的“窥鱼笑汝痴计”应为“笑汝痴计窥鱼”,不能理解成词中人一边“窥鱼”一边又“笑汝(鸥)”。这样的句子在初次看来,都难免令人产生误解,但只要深入思考,又多少能理解其意了。

可见,这类诗词的语序是经过特意安排的,除了要合乎词律以外,同时也造成语言的陌生化,让读者难在第一时间完全明白,既增添了用语的新意,又使人读到此处时,不由深思,更进一步地去体会作者意图。

(三)突出关键词语、意象

上文中提及的“小人请学樊须稼”,把“小人”前置,突出了这一词语,再结合这首词“赋稼轩”的创作目的和当时的创作背景,就能体会到:突出“小人”是为了反讽自己,因为自己壮志未酬、被迫赋闲,不得不到田园中耕作,俨然已经是一个“小人”了。这一自我嘲讽越是尖刻,就越见出辛弃疾的不甘和落寞。

上文中提及的“旧时茅店社林边”,目的也是在于突出“旧时茅店”一词。因为“夜行黄沙道中”的行客,欲寻避雨投宿之处,未免会有些焦急,跋涉许久后,忽然见到了那个“茅店”,不由心生喜悦。在他眼中,应先看见茅店隐约的轮廓、再看见店的位置处于“社林”附近、再发现自己走过了“溪桥”——这一连串真实而自然的心态描摹,是极其高明的艺术手法,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与那行客一同欢喜。

可见,诗人有时会在作品里有意安排特殊的语序,用以突出某个词语、意象,从而表明某种情感态度。我们应留意这种现象,抓住所突出的事物,从而抓住作品情感的核心。

三、余论

本文以辛弃疾的词为例,简述了诗词中某些特殊语序现象,以及其探究的价值,希望能引起教师教学的重视。

当然,在欣赏古典诗词时,倘若遇到上述的现象,不能简单笼统地套用某几个概念,还需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意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想要表现的思想内涵,领略其所展示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唐贵良:《古典诗歌中的语序颠倒例析》,《中学语文》2014年第30期。

[2]邓红梅:《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集》,河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

[3]黄正国:《古诗词中的倒装》,《语文知识》1995年第5期。

[4]王兆鹏:《辛弃疾词选》,商务印书馆2017年。

[5]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

猜你喜欢
茅店长剑语序
清风舞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许婷 慷慨十年长剑在
“倚天长剑”的语源及其语义演变
诗二首
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