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探析

2018-02-24 03:21
学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核心文本课文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将学生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现阶段个人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即在学科研究、知识技能研究的基础上,向整体关注人、培育人转变,更加强调人的综合素质、核心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一般性的知识技能的获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育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两点,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空间,多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拓展性阅读教学”正好为广大语文教师构筑了这样一个开放而活跃的平台。

一、问题提出:反思传统教学,顺应课程改革

(一)正视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大语文”“大阅读”理念的影响下,语文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阅读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已是必然趋势。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但很长一段时间,阅读教学却基本处于高耗低效,不尽如人意的状态。譬如我们的老师普遍重视课内阅读教学的研究,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拓展性阅读的指导,至于学生审美情趣、理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则被漠视,导致文本和鲜活的“生命”“生活”之间缺乏紧密的连接,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课文的主动权,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基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倡并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已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我镇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上也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以校本化阅读教学活动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综合性阅读的教学实践活动。但由于缺少对文本特点、学生学情的客观分析,活动仅仅流于形式,学生的阅读活动无法真正由课内逐步向课外过渡,效果也不是很好。为此,如何科学有序地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已成为目前我镇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二)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为落实这一指导思想,语文课程目标提倡扩展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并规定“7-9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目前初中阶段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教师要采取哪些阅读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学生与课标相适应的阅读能力及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育,要求教师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语文知识的微观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完善教育。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阅读量,从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实践创新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而 “拓展性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肥沃土壤。

二、实施策略:有效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素养

读写能力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素养,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关键能力之一。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提倡并深入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行的。笔者结合当前我镇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按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就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拓展延伸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并总结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把握拓展的时机

拓展性阅读教学可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拓展阅读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可以根据课文的类型、教学的需要,因地制宜,适时拓展,力求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切实学到新知识。

1.课前拓展。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及课文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文储备能量,我们常采用课前拓展策略。主要是做好课前预习、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课前搜集信息为学生制造了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习就轻松了。

2.课中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难点、疑点,这时利用拓展材料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无师自通”。学生在阅读这些拓展的材料时,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对比、整合,信息之间互相渗透、相互补充。这有助于学生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文本。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锻炼学生阅读、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

3.课后拓展。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我们适时地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编印了校本教材《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读本》《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训练学习辅导》,在全镇推广使用,供学生阅读及训练,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训练、反馈、交流,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读本》分为上下两册,选文均是文质兼美的、具有可挖掘的诗意内涵的作品,能代表一个时代创作最高成就的,或者创作个性、艺术特色非常突出的代表性作家的作品及文化成果。我们设置了“赏文堂——美文欣赏”“行知阁——学生阅读体会”“点拨亭——教师点拨赏析”三大板块,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促使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并及时地进行训练、反馈、交流,促进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成长。《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读本》荣获广东省2017年中小学特色课程优秀成果评选特色教材成果类一等奖。此外,我们设计开发了具有三角特色的“读书笔记本”,引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适时召开读书交流会,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效果显著。

(二)深化拓展的内容

1.把握知识维度。一篇课文的知识层面包含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从作者生平时代到文本写作背景,从文体体裁到表现手法等等,如若面面俱到,必将事倍功半。对文本知识的拓展主要是针对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着眼于对某些知识进行拓展,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

2.巧抓空白点。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文本的空白点是进行拓展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些不被人注意的空白点展开拓展和训练,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把握文章中心人物品质,又能引发学生共鸣,激情达义。

3.进行对比阅读。文章主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对主题的理解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内容。一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甚至在同一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此时,教师可由一点出发,选择相同或相似主题的作品,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围绕主题作出归纳、对照、评析性的拓展,学生会更容易地领会作品的主题,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明确拓展的途径

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关键能力”,语文素养关注的是个体解决真实问题时所需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预设的学习情境中,明确拓展的途径,提升学习能力,并形成解决同类问题的迁移能力。

1.在语言品味处拓展。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语言品味中进行有效拓展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表达与作者情感的深层理解,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此,在课堂实践中,把教学中的语言品味落到实处,引导学生通过再现形象、体验意境、理解情感等外在的形式,扎实有效地进行语言积累和运用层面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文本语言表达和主旨情感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在情感体验处拓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突出学生的阅读感受,必须强调迁移升华。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进入文章的具体情境,充分感受文章的情感表达,通过有效的拓展延伸,使其对课文的情境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和语言。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本着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宗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引领学生走进作者内心情感世界,并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产生个性阅读体验,描绘心中的景与物,倾吐自己的情与意,激发心中的志与趣。

3.从问题生成处拓展。课堂中,教师随时捕捉学生生成的问题,因势利导改变预设的程序,进行有效拓展,在动态生成中,要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生成拓展的“课眼”。引导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让学生及时获得情感体验及对主题的提升。如在教学《金色花》一课时,在“自主探究、赏读诗文”这一环节中,请学生提问题,一位学生提出了“妈妈为什么要去做祷告?”这是一个从学生独特的角度,教师无法预设的问题,但这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可以解决本诗的背景问题,教师及时利用这一生成的问题进行探究拓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诗主旨的理解。

(四)丰富拓展的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须紧紧围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准确把握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丰富拓展的形式,通过画面感知、音乐渲染、文字资料品读等形式,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增强形象感,引起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的关注,以此吸引并引导学生去琢磨、领悟,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的“专题学习”“语文实践活动”等内容和要求,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性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个性化、多元化、专题性阅读,有效支撑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展开。我们筹备策划了一次“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语文实践活动,很多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及组织能力,效果显著。该项目荣获2015年中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交流活动成果评选主题活动案例类一等奖,项目论文同时荣获教学论文类一等奖。

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当下,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式和培养体制的改革导向,突出关键能力、个性品格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切实促进学生感性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等核心素养的稳步发展。“拓展性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的应有之义。广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围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深入发掘和提炼学科的育人价值,因地制宜,协同创新,进行优质高效的拓展性阅读教学,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核心文本课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