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芬
(甘肃省民勤县新民小学)
在国内,通过搜索中国期刊网,我发现标题含有“儿歌在数学课中的作用”的文章有很多篇。从中可以看出:儿歌在低年级数学课中的作用较大。通过多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在课堂中若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辅助教育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生活,而且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儿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不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经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二是数学本身需要较强的思维逻辑性,并且内容较为枯燥,所以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会产生一种恐惧感,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他们在日常学习中的学习效率。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完善教学内容,增加儿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儿童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时,低年级儿童在学习枯燥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给他们安排诗歌“长方体排排站,牙膏盒、墨水盒,我们生活常见它”,这样低年级儿童在朗诵儿歌的时候能够激发自身对儿歌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中。
低年级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能理解教师教学内容的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帮助低年级儿童理解枯燥的数学知识,所以他们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只能停留在书面知识方面;二是数学知识本身较为枯燥,而低年级儿童主观性较差,这就导致他们不能有效理解数学知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儿歌与小学数学进行有效结合,这样能够提高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能力,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同时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尚未形成,所以不能从更深的层次理解数学教学的有关内容,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充分使用儿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低年级儿童的逻辑思维,还能让他们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低年级儿童一般在解决应用题时,经常会出现不知道该用加法还是减法的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用儿歌形式给低年级儿童进行总结:“总和用加法,相差用减法,每份总和用乘法,平均等分用除法”。这样低年级儿童在朗诵儿歌的时候就能对应用题的有关内容有了清晰认识,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加法,什么时候该用减法,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效率和做题速度。
低年级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数学知识遗忘速度快的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年级儿童在小学阶段的突出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自律能力差,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积极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因此对数学知识的遗忘速度就会逐渐增加;二是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较差,低年级儿童由于年龄上比较小,所以不能很好地对新旧知识进行关联,这样在学习了新的知识之后就会遗忘旧的知识;三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过于注重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一味地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对已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完善儿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让低年级儿童在朗诵儿歌的过程中巩固旧的知识,这样能够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旧知识进行有效复习,从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低年级儿童在进行混合运算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对运算顺序分辨不清,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编排成儿歌,让儿童了解运算内容,这样能够巩固低年级儿童的知识,帮助他们整理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教师就可以给低年级儿童安排这样的儿歌“混合运算要记牢,括号优先按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按顺序”,这样低年级儿童在朗诵儿歌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在进行运算的时候首先应该区分有括号的情况,然后再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方法进行运算,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巩固低年级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总之,教师将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引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使严谨的数学课堂增加了一些趣味性。此做法在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儿歌成为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助推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也会继续探索运用儿歌进行数学教学,不仅为了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更是为了让更多的低年级儿童在小学初级阶段就爱上数学,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冯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