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玉芳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第四小学)
当前,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偏重于字词和句的锻炼,对写作教学还不够重视,在作文教学中所采取的方式比较传统,从而导致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较低,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写作兴趣,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作文教学中来,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1.小学生写作兴趣不高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写作兴趣不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阅历浅,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在写作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写出一句完整的句子,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将那些写得不好的作文拿出来朗读,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得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2.忽略学生的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制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方式,所有学生完成的任务都是一个样,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那些原本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使其产生应付心理,写出来的作文不够严谨,毫无逻辑,就像“记流水”一般。
3.学生写作的机会少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教学还不够重视,学生作文练习的机会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而仅仅依靠课堂上的45分钟很难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学生缺少写作机会是制约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后布置的作业大多是一些生字的抄写,很少让学生去写作。
1.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让小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累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其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再让学生先观看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东西,然后让学生用文字将自己看到的东西连贯性地写出来。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2.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立足学生差异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如,在学习课文《秋天的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有关秋天的作文,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制定不同层次的作文要求,将作文划分为三个等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相应的等级去写作。通过这种分层的方法,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加强写作练习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在课外多加练习写作,在不断的写作中提升写作能力,激发写作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写作练习机会[2]。如,在课堂上,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或者拟与课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去写。另外,要引导学生养成写作习惯,多在课后写作,并将自己写的东西交给老师看,让老师来打分,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加强课外积累
写作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的,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缺乏知识,使得他们写不出好的作文。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必须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在作文教学中,在强化写作技巧的教授外,还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本,在阅读的时候将那些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细细品味,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3]。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发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写作,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提升自我,培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继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6(7):39.
[2]潘玉杰.小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J].新校园(中旬),2016(2):148.
[3]李平.小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