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桦川县第二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对素质教育的落实更加注重。其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初中生的意义。学生健康与否不仅仅是指他们的身体,还包含了心理,只有两者都健康,才能保证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初中生通常学习压力会很大。在步入初中以后,所有课程的难度都在向更高的一层迈进,尤其像物理、化学这样的科目,随着课程的推进,很多学生会在学习的时候颇感力不从心,与此同时,尖子生的出现,竞争力的激增,导致不少学生精神压力巨大。此外,考试频率的加快、成绩的起伏等都很有可能会致使学生情绪低落,甚至产生惧学、厌学的心理。
初中生的感情非常丰富、复杂,同时又很敏感。外界稍微一些风吹草动,就可能在他们的内心掀起一阵巨大的波澜。像是被喜欢的女孩子拒绝、考试失利后被父母责备、同学之间的一些拌嘴等,都有可能引起学生的不良情绪,而且这种不良情绪一般会持续很长时间,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还非常容易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向心理扭曲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学生很容易就能利用网络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初中生如果长期沉浸其中,将会使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极大的扭曲,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初中生形成“反社会人格”。比如,受“黑社会”小说的影响,很多初中生会“拉帮结派”,导致了校园霸凌的滋生。
学生心理出现问题,一般会有两种解决办法。第一种,是学生进行“自我调节”;而第二种,则是找人“宣泄”。第一种“自我调节”很好理解,就是字面的意思,即学生能够通过合理的自我疏导来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但是第二种,就略微有些复杂了。这里的“宣泄”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语言上的宣泄,也就是说,学生遇见心理问题,会找人倾诉,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纠葛;另外一种则是肢体上的,即学生可能会利用自残或者攻击别人的方式来达到缓解内心情绪的目的。两者相比,以后者较为常见。究其缘由,主要还是因为现阶段我国很多初中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纵观现在的初中校园,设有专业心理咨询室的学校少之又少,很多学校只是名义上安排出了一个房间,挂上了“心理咨询室”的招牌,但因为所选的“心理教师”(有可能是非专业的代课教师)资质不高,使得这些所谓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不少学生由于倾诉无门,只好采用“暴力宣泄”的手段来进行自我调节。除此之外,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咨询”存在十分错误的认知。在他们看来,“要进行心理咨询”就等同于“患有了心理疾病”(像是抑郁症、强迫症等),这样的学生可能只有在有关医院才能为他们进行“心理治疗”。于是,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广大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心理咨询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可是就两者的最终目的来看,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健康地去发展。因此,实施有效的心理咨询可以很好地帮助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而且,心理咨询因其独有的特性,可以从多方面弥补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足。比如,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舒缓精神压力、消解消极心理、缓和人际冲突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德育所难以达到的。
要想改变目前很多学校“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的现状,首先该做的,就是要加强对其的投入,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充实其该有的内容,要保证正常工作时间内心理咨询室有专业的心理教师,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当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心理教师能够充分解决学生的“病症”。只有这样,心理咨询室的存在才有意义。
所谓术业有专攻。代课教师在教学上或许卓有成就,但在“心理咨询”上未必在行。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遇见心理问题的时候不能采取过激的行动,而是应该采取“心理咨询”的方式。如果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还不健全,教师不妨联系家长,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治疗”。
总而言之,为了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全面地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观念,重视“心理咨询”在初中校园的引入,并且在引入之后还要保证“心理咨询”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1]黄维庚.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好家长,2017.
[2]李红梅.探究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有效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