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梅 李 莉
(山东省潍坊市育华学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过程比喻为雕刻大理石,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家庭教育是摆在第一位的。只有时刻关注学校与家庭相互交流的教育信息,才能培养出孩子健康高尚的人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下面就从以下方面和大家浅谈一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契合。
第一,从思想入手,让孩子树立“有奖有罚”的观念。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比一棵小树,大人的表扬与鼓励好比水分和肥料,助其成长,而批评与惩戒好比对旁枝侧叶的修剪,助其成材,确保小树不会长歪,二者缺一不可,也就是所说的“有奖有罚”。为此,父母应该做出大致分工,由父亲或者母亲负责多表扬与鼓励孩子,让孩子在表扬与鼓励中,培养乐观精神,充满自信,而由另一方负责批评与惩戒孩子,甚至在孩子过于无理取闹时进行惩戒,这样做是让孩子学会承担错误,以及凡事都有底线,不能触碰底线。当然,纠正孩子错误时,家长要因人而异,讲究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方法,不能过度,但不能总认为孩子还小,犯点错误也不要紧,再加上可能刚批评孩子一两句,孩子就掉眼泪看着心疼了,爷爷奶奶更心疼孩子,拦着不让说,不让打,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但问题是你认为那是因为爱,而孩子却接受了错误的信息,认为犯错也不会怎么样,更何况还有人袒护,根本不把问题和错误当回事,久而久之,孩子整天生活在赞扬的蜜罐里,不受一点挫折,也不知道犯错误要承担后果,等长大点,可能会更加放肆,甚至做事毫无底线可言,说不定闯出什么祸来,这些年所谓“熊孩子”闯出的祸来的例子还少吗?
第二,在平时生活中,让孩子养成“有礼有律”的习惯。一是培养孩子一定要有礼貌。每一位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高素质的人,礼貌虽不是高素质的全部,但却是高素质的重要体现之一,而孩子礼貌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从小潜移默化的教育。那如何将孩子在学校中有礼貌的表现带到生活中,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要求了;二是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在学校里,孩子的生活很有规律,但平时不上学在家时,大多数孩子就有点懒散了,因此要对孩子不上学的时间做大致安排,大体规定了起床、吃饭、看书、睡觉的时间,虽说有时执行得也不是很严格,但总体上孩子在家,还是比较紧凑充实的,相信这对他以后好习惯的养成是有帮助的。
第三,在学习上,让孩子意识到“有学必查”的道理,这个年龄的孩子,还谈不上学习,只是起码知识的认知,因此,学什么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养成认真学的习惯,也就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小学甚至初中做好学习习惯上的准备。现在学校班级人数多,一天的学习时间也就是四五个小时左右,如果老师指导每一个学生,分到每个的时间也就几分钟,怎么可能纠正每个孩子的问题呢?因此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了:(1)常与老师多交流,互通信息,发现孩子在家的变化和家长对孩子的看法多与教师交流,问明白一段时间内孩子在班里的表现,尤其是上课学东西时,认不认真,回去再有针对性地表扬或批评,一段时间后再与老师沟通,问问好的方面保持了没有,不好的问题改正了没有,没改的话再教育,直到改好为止。这样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步的教育、学校和家庭要求一致的教育,就可以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赢。(2)每天晚上回家都来个考试。每天晚饭后六点半至七点,家长可对孩子进行考试,仔细聆听孩子白天在学校干了什么,从英语单词、拼音、阅读练习,到全脑口算,再到全脑识字,甚至做的游戏和看过的动画片,也要说一遍。这样考试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白天上课一定要认真学,只有认真才能通过考试,这一点父母很在意,只有家长在意,孩子才会在意,也只有孩子在意,白天上课才能认真听、认真学,当这样成为常态,也就是初步的学习习惯养成。
学校教育是孩子长大后离开家庭这个小环境进入到第一个大环境的地方,它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学校教育让孩子融入这个大集体中,让孩子学会在大集体里学习与生活,通过在这个学校的大环境里孩子的知识与智能不断地增长与提升,学校教育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更要重视孩子思想与品德的形成,为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是有受过正规师范院校教育的老师,有符合孩子们发展并适应社会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各方面教育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教育与教学。
学校教育少不了老师与家长的信息交流,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用真情真爱的语言来打动家长,让家长知道老师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样才会获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从而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
总之,家长与老师在教育孩子上都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每个孩子的脾气特点不一样,每位家长与老师肯定都有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