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丹
(四川省阆中市文成镇中心学校)
情感教育指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积极情感激励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从中获得肯定的、积极的反应,达到育人的目的。接下来就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分享经验。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塑造优良品质,培养健全人格[1]。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还能增进师生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语文文本中的故事与人物让学生向很多好榜样学习,向往人生的更高境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认识一些事物,为学生在社会上立足打下坚实基础。当然,通过实施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还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环节,语文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小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情感教育务必要与语文教学本身有机结合,通过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积极的情感。例如: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疑点,还要分析文本作者与人物角色的情感,从而基于生活经验体验文本的思想情感,把握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与此同时,实施愉快教育能帮助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学生改变兴趣爱好。例如:教师在讲课时要及时用“很好、很棒”等夸奖式语言肯定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并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出现被遗忘的角落。教师还要重视发挥非语言鼓励的优势,用面部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无声语言补充有声语言,让自己的情感表达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尽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本都简单易懂,但要想让小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住小学生的思想情感,找准文本的情感抒发点,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让小学生的思想和语文教学产生共鸣,达到实施情感教育的目的[2]。例如:针对课文《乌鸦喝水》,文本本身是一个童话故事,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一只口渴的乌鸦想找水喝,但遇到一只瓶口小且水不多的瓶子,乌鸦喝不到水,它看到旁边就有小石子,于是把一个又一个小石子放进瓶子,让瓶子里的水逐渐升高,顺利喝到水。该童话故事教育学生在问题面前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该课文的教学,教师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积极想办法,用童话故事的形式为小学生讲述现实道理,有效揭示并引导小学生顺利掌握文本知识,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启发小学生情感的目的。
情境创设是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策略,但教师不能止步于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文本,还要按照文本情节继续强化情境创设,驱动小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将自身情感投入文本,将情境演变成大的环境,师生在该大环境下共悲哀同欢喜,从而感染小学生的情感,驱动他们的情感发展。例如:在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强化情境创设,用情感感染学生,驱动学生形成新情感,在阅读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接受艰巨的任务开始,狼牙山五壮士就击退敌人并把敌人引上绝路,在顶峰歼敌之后跳下悬崖,教师要把握这几个场景,让学生熟读每一个场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表现出五壮士爱国、顽强,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尤其是在课文的最后,五壮士跳崖时高呼爱国口号,这样的爱恨情感震撼人心,感染了每一个人,驱动学生产生敬佩之情、爱国之情。情感一般都是潜移默化地传递的,但小学生的经历不足,有时只能模糊地认识一些情感,需要教师扮演情感传递中介的角色,带动学生入情入境。就拿课文《小珊迪》来说,当学生读到小珊迪以卖火柴为生,在找零钱的路上不幸被车压断双腿且最终死亡时,不仅声音哽咽,且眼含泪花,变得十分安静,这是因为情感发挥出强大的感染力,在教师、学生和作者之间形成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内涵丰富,是一门综合性的教育学科,对小学生意义重大,而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务必要强调实施情感教育,持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与思想情感,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其综合能力。
[1]金建平.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践[J].课外语文,2016(21):144.
[2]李茂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3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