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
(江西省南昌市青新小学)
小学阶段孩子接受的是义务教育,在他们正式上小学前,教育理念经过“减负”“素质教育”等一系列的转变,按理来说学生应该会学得轻松,但因为竞争激烈以及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在学校学习之余仍然给孩子诸多的学习任务,繁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孩子承受了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和心理压力。这使得部分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产生了倦怠思想,从而产生了“假学”现象。
“假学”现象是指表面上给人以认真学习的假象,实际上没有真正学会,表现为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实践动手能力差的现象。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在课堂上假学表现为“假听”“假做”“假懂”,有的孩子表面上在认真听课,但仔细一看面无表情,心不在焉。听课时,不与老师互动或跟着老师思考问题,貌似在认真听,好像听懂了,其实并未获得知识和培养了能力;或者只是听课,并不动口动笔跟随老师的步骤学习。还有的学生虽然看着在认真做笔记,但并没有动脑筋只是机械地把笔记记成流水账,一节课下来,笔记是记了一面纸,但笔迹潦草,完全没有理解,学习效率低下。还有一种表现在考试中。一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不认真做作业、复习,等到考试前突击复习,死记硬背。由于学习倦怠,距考试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会安慰自己还有时间,不着急,记住了到考试也忘了;等到距离考试近了,又会想时间来不及了,索性放弃。
学生“假学”究其根本是学习倦怠的一种表现。学生对学习倦怠,但碍于种种压力,不得不装作认真学习的样子,就产生了“假学”的现象。
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家里的中心,各种表扬及宠溺让孩子觉得自己非常完美。可是在学校和别的同学比较之后,很多学生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优秀,因此在心理上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而家长过高的要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以及没完没了的“别人家”的数落教育方式使孩子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谈学色变。这些压力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产生焦虑、烦躁,最终导致对学习产生厌倦。
现在的教育表面上是素质教育,但各种课外班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课堂之余被送到课外班去超前学习。家长生怕孩子输在任何一点上,给孩子报了无数个课外学习班,牺牲了孩子的很多自由空间、休息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感觉怎么学都没有个尽头,负担越来越重,特别是学习上本来就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本身在学校都学不好,家长又报课外班,搞题海战术,弄得学生身心疲惫,心理负担过重,同时因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关爱,在这些巨大的压力下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就出现了学习倦怠“假学”的情况。
杨××本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孩子,学校的课程学得轻松自在。但家长考虑到光学好学校课本,出去参加比赛和别人一比仍然差距巨大,就帮她报了语文作文班、英语口语班、数学奥数班,还有各种才艺班,如钢琴班和舞蹈班。每到周末,疲劳地奔波在各个课外班的路途上,根本没有办法好好休息。到了周一来学校后因为自尊心强怕老师批评,就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其实无精打采、懒于思考。
家长对待孩子的成才和未来一定要放正心态,要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和能力的培养。在帮助孩子设立学习目标时尊重孩子的选择,切不可盲目攀比造成孩子的沉重负担。在孩子遇到挫折、情绪低落时,要正确引导,耐心开导,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在防止学生出现“假学”现象的产生方面责无旁贷。有条件的学校应当设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帮有学习倦怠心理倾向的学生调整好心态,走出困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对全体孩子的情感投入,多一些表扬鼓励,多一些关注。针对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让所有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学生要学会树立可以逐步攀达的学习目标,在不断追求中培养自己的学习情感,切不可定得太高难以企及。有追求才有劲头。在日常学习中,可以在确定大的追求的同时设定小的短期目标。通过一步步实现小目标来最终实现自己的远大追求。这样每一次的进步、成功都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喜悦和成就感,用一次次成功的愉悦,不断培养和加深对学习的情感。
造成“假学”都是有原因的,无论是家庭因素,还是外部环境造成的。作为教师,我们都要认真分析孩子“假学”的原因,和家长一起商量办法、对症下药,消除学生的倦怠情绪,让他们重新燃起学习的欲望,积极思考,奋发上进,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1]孙爱玲.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孙晓莉.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