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学生在音乐中聆听习惯培养的策略初探

2018-02-24 16:01王玛莉莎
新课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情感音乐能力

王玛莉莎

(浙江省杭州市文澜小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学习的过程中静心欣赏与聆听,有助于提高专注力,也能通过音乐传达作曲家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这一切都是从儿童的音乐生活起步,聆听是活动初期最突出的表现之一,紧接着才是演唱、弹奏以及其他。这必不可少的环节关系到学生能够把听到音乐后的感受用语言、动作以及其他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会逐渐提高。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和水平,不但要使低年级段的学生乐于倾听音乐,而且要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倾听音乐、感受音乐。

一、组织教学与评价体制结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

1.体态与激励相结合

课堂开始时,播放相应的音乐,要求学生按照队伍依次进教室,老师需要指导学生静心听音乐并用自己舒展的身体来表达音乐体现的内容和情感。比如《静夜思》《小白船》等一系列可以舒展身体、放松神经的曲调,可以做一些张开手臂,闭上眼睛摇头等动作来帮助学生迅速安静下来。比如编故事、谜语导入课程,给学生创设一个跟这节课有关的情景,让他们快速提高自己的意识进入教师的课堂,让他们愿意去听、喜欢听,培养他们知觉和听觉的灵敏性。

教师要对表现到位的孩子及时给予奖励与表扬,对没有合准节奏表演的孩子也要指出,耐心指导他们不够准确的地方。比如有的学生嬉戏打闹影响课堂,不听劝告,这些情况都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有声教学形式

课堂中,可以设计和学生问好的固定音乐,比如这个音乐响起,教室迅速安静,并且学生马上找到自己上课的座位整齐地坐下。这样的行为有助于帮助孩子充分利用耳朵去感知音乐,提高他们的敏锐度,同时可以促使孩子养成静心、专心听辨音响的好习惯。音乐与其他所有学科不同,在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方式方法,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时不时地根据孩子们的发展要求来设计。

3.课外鉴赏与教学结合

聆听音乐并不是只有在课堂中才能加以培养和强化,需要在课外不断的习惯中建设形成,比如在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结束之后,布置学生回家之后思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的历史内容,和父母相互探讨当时恢弘的场面和气势;比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后,要求学生回家之后收集关于进行曲的一系列音乐的类型等。这些都使得学生逐渐在聆听和学习中找到乐趣和动力。

二、传授内容与传授方法相结合,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一年级学生刚从以游戏为支架的幼儿教育启蒙阶段进入以学习模式为肢体的学校学习教育阶段,这就直接形成了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等特点。但是,这些低年级段孩童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都很强,身体的动作也较为轻巧,喜欢在课里课外唱唱跳跳、喜欢打闹玩耍甚至模仿,同时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大胆地表演。教师需要从关注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入手,让他们学会静心聆听。对于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来说,聆听与欣赏音乐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而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进一步加强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发展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就是欣赏的目的所在。

1.带着问题,闭眼静听

“听”音乐是一种学习态度,亦是一项学习技能,更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在听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带领学生感受高兴、感伤、优美等多种不同情绪。案例:在音乐欣赏课《快乐的一天》中,播放音乐之前先为孩子们展示了五幅不同的图片,请他们为每一幅图都编一个小故事,他们纷纷举手畅所欲言:小草萌芽了、花儿开放了、早早起床了、高高兴兴上学去、玩游戏、静静地睡着了等等。接下来我要求他们带着问题进行聆听:“请你们听完告诉我每段小音乐分别代表了哪幅图片”,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在整首乐曲结束后,都积极地举手发言。因为这些孩子的脑海里已经有了相对的概念,他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分享自己的答案。适当的时候竖起大拇指表扬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当孩子们受到老师的肯定时,信心倍增。最后在课堂表现力方面,要求他们在听安静的音乐时做出双手合十,闭眼睡觉的动作,来对应图片中出现的“静静地睡着了”这个画面,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都可以在音乐进行中慢慢地闭上双眼。整节课欢声不断,学生兴致高涨,注意力也相对集中。在问题中去聆听音乐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捷径。

人对于声音音响有聚合感知力,教师需要利用人的这些潜能将其诱发出来并进行训练,发展更为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鉴赏音乐的洞察力,这是音乐教学的入门,也是理解音乐的基础。

2.抓住特点,比较分析

所谓有目的的聆听,就是要抓住不同的音乐元素来引导学生多方位地聆听。案例: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玩具兵进行曲》,在介绍进行曲的同时,找到2015年阅兵仪式中的作品做诱导,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军队音乐节奏的强烈、脚步的整齐,针对进行曲的分类做一个划分,区别两种进行曲有何特点,最后为了让孩子感受进行曲的不同,可以使用全班级围绕圆圈开小火车的方法,运用整齐的步伐跟随音乐一起踏步,根据作品中不同的音乐形态变幻自己的脚步。

音乐有不同的段落,要培养孩子们的聆听习惯,需要对他们提出分层次的要求,在初听、复听以及完整欣赏听的过程中得到成长,从演奏乐器、演奏形式、旋律、速度等去分析与比较音乐。

三、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

多媒体教学方法形象生动的特征对低年级段孩子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对提高注意力和学习兴致有很大的效果,这样一来,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也显得不这么困难了。案例: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旗国旗真美丽》,整理出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的MV,然后进行提问并阐释,孩子们可以很快地融入其中,甚至开始模仿起那些少数民族朋友的舞蹈。通过这种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方式,整节课都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脸上都流露出满足的笑容。

2.变化乐器演奏方式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每件乐器都具有不同的音色和演奏方式,老师需要通过设计与理解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孩子们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作品来选择伴奏乐器。案例:一年级第一单元课程《拉勾勾》,可准备“碰钟”这种适合演奏三拍子作品的乐器,因为三拍子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抒情,在示范它的同时邀请课堂中表现优秀的小朋友来演奏,帮助学生摆好姿势,在每个重拍轻轻地敲击一下,声音轻盈美妙,瞬间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而在小组曲《快乐的一天》中,第四部分“做游戏”采用一首活泼有趣的管弦乐曲,描绘了下课后小朋友们玩耍游戏的场景,可利用“鼓铃”来帮助教师演绎热闹、欢快、嬉戏的场面。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作品选择恰当的乐器,现场演绎范唱的同时示范乐器的演奏方式。

3.综合表演艺术的形式

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用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当然,要表演有时就少不了一些有趣的小道具,教师可以让学生私下开动脑筋,亲手制作不同的动物头饰。如一单元管弦乐作品《口哨与小狗》,它是美国科学幻想广播剧《布克的奇遇》的插曲,就需要孩子们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制作人物和可爱的小狗,边听音乐表现的同时我们需要带动孩子利用小狗头饰完成乐曲的表演,这样才可以表达出作品中描绘的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大道上散步的悠闲情景,以此来带领学生感受曲子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聆听老师的教诲、聆听队员的建议、聆听合奏的效果,最终收获的是演奏的快乐,合作的快乐。律动是表现音乐的一种最为直接的形式,要把听与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们学会边听边实践,在律动中找到节奏的韵味,徜徉在音乐的海洋。

在创编动作表演环节上,更多地关注孩子本身对音乐的理解。奥尔夫曾说:审美的愉悦,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在情感体验方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孩子们表达的方式是最直接、最本质、最原始的从内心出发,通过自己对旋律的认知,把心中的音乐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而不是教师自己设定动作让学生去演绎,这会抑制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对以后在音乐创造力的发展这一方面也没有益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认为“声音的语言”就是调式赋予声音的“倾向”“期待”等逻辑运动和色彩,是声音和情感的结合。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从而获得能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每个作品都被作曲家赋予了神圣的情感,获得这种情感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了解歌曲所传递的内容。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节拍、节奏、速度等音乐元素的含义,这些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需要在长期的熏陶和培养下逐渐地形成,虽然人们的音乐天资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能够在各自的先天基础上依靠后天经验补充而使自身的能力得以改善。

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对于让孩子们真正地品赏音乐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总之,我认为应该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情感体验出发,让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协同起来,帮助孩子们逐渐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使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力、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让孩子们聆听音乐,参与音乐,让聆听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情感音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