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银
(山东省临沂华盛实验学校)
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有效的教学必然要针对学生的起点,通过预习活动,不仅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也为教师进行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提供了依据。为此,我们为学生搭建“自主预习”的云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自主预习、有所发现、质疑问难就是儿童的需要,这是有效预习的前提。我先向学生介绍了预习的重要性,接着,我让平时预习做得最好、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几位同学现身说法,谈谈他们在家是怎样预习课文的,有哪些技巧等,以图激发广大学生良好的预习愿望。如有的学生介绍预习生字词时,不仅记下一些特殊字的部首,查找不懂字的字义和词义,还会用这些生字组词,写句子;有的学生预习课文,能找出课文中一些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还有的学生不仅把优美的句子抄下来,还写下了欣赏中的感受和体会。我把这些作业展示给大家看,鼓励大家仿照学习。接下来我让学生参照这些方法,要求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问题记下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难的留在课堂上讨论。这样既为新课教学扫除障碍节省了时间,又激发了学生预习的兴趣。
学生从入学开始习惯了“被学习”,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在预习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在最初的阅读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逐渐走进文本深处。为此,我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一是“看”书。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先粗略地看一遍课文,快速把握文章大概内容、文本特点等;然后通过工具书等认识生字、读通句子,浏览中抓住重点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书的旁白处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二是教给符号。使用简洁的符号可以标注出自己的阅读与思考,我通过归纳梳理出学生预习时使用的符号,教给学生使用。如文中的生字生词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O”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明;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等等。三是变换预习的形式。预习形式一成不变,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为此,我不断变换预习的要求和形式。如故事性强的课文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搜集相关资料,准备举行故事会、编写课本剧;常识性的课文要求学生动手演示……多样化的预习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独立、个性的思维方式,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预习作业,选择预习形式,会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提高预习效果。当然,自主设计并非我行我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训练和习得。在教学实践中,我按照“自主设计—预习反思—展示交流”等基本思路进行了指导。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浏览课文,根据自己浏览的情况,思考关注的问题,包括字词、句子的理解、相关内容的质疑等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学习目标自主设计思考题。同时,我还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关注点出发,思考什么样的题型自己感兴趣,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回答方式自己比较擅长……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在作业设计上有所体现。
这一过程就像是自问自答的部分,学生对设计好的预习作业进行解答是作业设计的关键一环。学生可以在课内练习,也可课外作答;可以一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文字作答,也可以图文并茂,有的还可以动手操作等。学生在完成预习题过程中要进行反思,自己的题型有没有重复,每一题是否都有必要,有没有体现循序渐进的特点。对于课文的重点、难点是否把握到位,自己还存在哪些疑惑等等。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在审视过程中追问学习的效果,既可以避免学生为作业而作业,也能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改进、提高。
教师对每一份个性预习进行详细而认真的批阅后,组织展示交流,师生共同参与,一般在课前组织。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可以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可以观察作业设计的亮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教师根据展示交流情况,进行必要的点评和评价。通过这种分享和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自主设计预习作业的思路,提高自主设计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成就体验,为真正的自主预习奠定基础。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为学生课前搭建起自主预习的云梯,通过自主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