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荣
(山西省霍州市赵家庄小学)
新课程改革后,死读书、读死书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了,甚至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语文考试的内容更丰富。检测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成为考查的重点。
王崧舟老师,一个小学老师,成长为校长,因为他不断学习研究,提升自己,现在都到杭州大学当教授了。陈国安,一个师范生,被保送上大学,后来成为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博士、博士后,我们只看到了他头上闪烁的光环,只认为那是特殊的个例,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还没出发,自己就给自己设置了好多障碍,不为成功找方法,只为失败找理由。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想做到。经历是一种财富,成长是一种感悟,目标只是一个个点,而过程才是一条条线,以自己为圆心,无数经历为半径,过许多目标的点画出来的圆,才是我们丰满的、精彩的生命。
据科学家研究,人脑只有很少的部分被使用着,更多的部位实际上是闲置的。古汉语的音节,言简意赅,古汉语的语法,短句多,长句少,复合句更少,是最适宜于记忆和朗诵的。
我们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让学生的圆尽可能大,尽可能丰满。那我们就要关注怎样才能让半径最大,只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最好的记忆阶段,每天都让他多读多积累,孩子的语文素养将不可估量。我们可以这样来做:
1.学过的课文至少一半同学会背,四分之三的学生基本会背,有困难的同学鼓励多背;
2.每天背两条名言,一段优美句段;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建议大家把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整理在一起,既便于记忆,又能对作者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深入理解诗词含义,从中读出诗人的内心,品味诗人的情怀;
4.每天保证20分钟的阅读时间,在学校师生共读,在家亲子共读,读书过程中制作读书卡。每周班会课邀请家长和学生到班级分享读书心得,既是对学生读书的督查,又能调动家长参与读书的积极性,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行政事务,老师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来读书,靠每天机械地强加布置,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兴趣,甚至觉得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可是听了连洁老师的一堂《单元导读》课,困扰我很久的难题突然有了解决的方向。
一直以来,对单元导读这一块,基层老师都是忽略的,大多只是在本单元新课之前读一遍,了解本单元的要求即可,而且教参也没有明确指出单元导读可以占课时进行,因而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内容。每单元的4篇课文一定都详讲,各自为营,单元导读形同虚设。其实,我们始终没有跳出教教材的怪圈。
连洁老师展示的是小学三年级第八单元关于神话的导读课。在和学生简单对话后,开始了导入环节:说词语,猜故事。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都是在复习上学期的几篇神话故事,巧妙地把学生引向本课目标,同时锻炼了学生提炼故事关键词语的能力。教师自然的过渡语“今天,我们就要开启本学期的神话之旅了……”,把学习转化为一种探索的旅行,从思想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接着出示单元导读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在集体读、个别抽读交流后,提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并体会本单元故事的生动有趣、想象神奇。
内容明确了之后,下一步就让学生快速翻课文,看看围绕主题,编者为我们选取了哪些主题?连老师运用表格的形式,先让学生完成课题内容,又用猜一猜的方法让学生猜每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总结出许多写人的文章,题目中往往包含主人公的名字。提示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继续用猜的方法,让学生根据经验判断一下这些故事的体裁,学生有上册课文学习的基础和课文阅读经验,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来。这一环节的设计表面是猜,其实是考查学生对神话、传说等体裁的一个判定。特别是学生在陈述判断的理由时,“你真会读书”“你是个有心的孩子”“你已经走在其他孩子的前面了”……诗意般的评价语言犹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
这样的读书,这样的积累,全是发自学生内心,从内心唤起对语文学习的渴望。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扎根于我们的课堂,点滴积累巧拓展,听说读写扎实练,潜移默化能力长,素养增强众口赞。
[1]闫立华.浅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J].吉林教育,2012(1).
[2]张卓.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