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亚杰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一实验小学,吉林 梅河口)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他们常常向我抱怨,每天回到家里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数学题,有的时候还会被家长逼着去辅导班补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成绩还是不见长,这样的学生屡见不鲜。他们为什么会对数学产生抱怨懈怠情绪?我们又该如何“扭转乾坤”?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就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释说明。
学生为什么会对数学丧失兴趣,让我们追本寻源——如果问“数学是什么”?不同的人一定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伽利略曾说,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一线的数学教师说数学是用来解决数字、图形问题的一门严谨的科学。就专业科学的解释来说——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学生对数学的解释就更加“千奇百怪”了,有的说数学就是阿拉伯数字、图形,有的说数学就是让人烦恼、苦闷的一门学科,还有学生说数学就像是一个无情的“魔鬼”,1就是1,2就是2,容不得一点错误。孩子们的回答没有正误之分,他们对数学的见解往往代表的就是自己内心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真实评价。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又该怎样打破这种魔咒,让学生在心中重新树立起数学“光辉伟岸”的形象呢?数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学生越想离它更近,就越会退避三舍。由于数学没有情感上的愉悦体验,也没有很强的审美性,当学生第一次坐在课桌前满怀期待地听老师将数学课的时候,往往都会被一堆的数字符号“砸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丧失了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要想让学生重新燃起对数学的热情,我们就要从每堂课开始,逐步唤醒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
一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的基本素养。不论是课堂的教学组织还是具体的实施,我们都应该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去认可和接受。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包含了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和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在课堂上引入相关重难点的时候,我们要注重启发孩子的智力和逻辑思维,利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节奏引入正题。
比如说在给学生引入“直线”“线段”“射线”三个概念的时候,学生非常有可能将它们三者混淆记忆。教师可以利用特殊教具——荧光棒和暗色的布给学生讲解三者之间的区别。首先我们拿出荧光棒,光源的截止处就是荧光棒的两个端点,所以说这可以类似于“线段”——线段: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有两个端点。之后可以用布挡住荧光棒和它的一个端点,只露出一个端点,而这一个点透出的光可以无限延伸,这就类似于射线——射线:直线上的一点,可向一方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最后用布挡住荧光棒,只是露出两个端点,这两个端点的光源也可以不断向外延伸,这就类似于直线——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无端点。利用简单的道具就能化抽象为形象,直观地给学生展现了三个知识点的相似相异之处。
为什么学生会对数学课堂不感兴趣?他们眼中的冰冷的数字符号和图形在教师看来应该是“别有一番风趣”,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用情境创设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创设相宜的教学情境,虽然事先可以创设好情境,但是学生的反应和随机的问题教师永远都不能非常准确地提前预知。这样的课堂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很多突发状况,教师需要从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弹性预设,促进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汲取能力。在引入相关的课程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利用相关的情境为我们“牵线搭桥”,成功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吸引学生眼球。比如说,我们可以创立一个以商店为原型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收银员、服务人员和顾客,商品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手中的课本和文具。这样的课堂可以教学生算算术,在有限的时间内售卖了多少个商品,它们的单价和销售额都要有相关的统计人员。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统筹帷幄,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具体任务,让他们从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总之,让学生对数学有个新的认知就要先打“心理战”,让他们改变之前对数学枯燥无味的固有认知,通过每一节有趣的课堂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接受这门学科。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龟兔赛跑”“鸡兔同笼”等有趣的数学探究的动画内容,将学生代入到情境当中去,动画效果也会增强问题的真实性和形象性,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打开数学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