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守刚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岭桥民族小学,江苏 宿迁)
教师的教学素养及教学能力决定着教学的品质。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引导者,起先导作用,因此增强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的第一步。试想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安排与学情不符,整节课的数学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出现纰漏,学生不知道讲课的重点是什么,课堂效率就不高。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数学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需要教师结合当下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学习,做出合理的安排调整,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要不断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摒弃和再创新,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当然教师还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给予学生环境和空间,让学生能够不断增强学习有效性。学校也定期组织一些学习交流研讨会,让优秀的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其他教师认真学习,不断结合新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特征,最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开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将学生放置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不断融入数学课堂中,提升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基本的出发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集中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例如,在开展“长方形的认识”一节中,教师倘若单纯讲解长方形是什么以及长方形的定义,会引起学生思维的懈怠,不愿意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中,因此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然后让学生先猜一猜盒子里面有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紧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中展示长方形的图案,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进行积极的互动。例如,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说说自己看到的物体有哪些特征。通过直观的观察,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学生的直观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再适当地加以引导,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理解、感受、发现等各种程度的不同,学习有效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想提升小学数学的学习有效性,教师应当对小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收获,才能够在理解认识数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
教师评价可以从学习过程中出发,重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态度,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予以一定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心,同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活动的即时评价,让学生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不断肯定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我们在开展小组讨论交流互动时,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有些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可以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造,还有些学生善于表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通过这种学习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不断激发学习兴趣,积极融入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