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种有效途径,促使学生进入题目情景

2018-02-24 14:41罗玉萍
新课程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读题审题情景

罗玉萍

(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镇中心小学,江西 高安)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小学数学学习上的枯燥性和难以理解性却是学生绕不开的问题,其更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尤其是面对数学题时,许多小学生都无法真正的进入到题目的情景中,更不用说去分析题目、解答问题了。然而数学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一门学科,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学生进入题目情景,达到解题目的。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增加读题次数

许多学生在进行审题的时候大多会出现马虎、随意等情况,这也是审题不全面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纠正学生的这一缺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读题次数来克服学生的这些心理。同时,增加读题次数不仅仅能够克服学生的小缺点,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语感,使他们逐渐理解一些数学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此便能使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更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增加读题次数对于学生快速进入题目情景、理解题目意思具有重要作用,更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读懂扇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得有效信息。我往往会根据不同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增加不同的读题次数,使学生能够从中读出题目的关键词,如在理解“平衡膳食宝塔图”中各类食物所占比重这一题目时,我便要求学生增加对这一题目的读题次数,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了宝塔图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便是各类食物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并且还引起了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讨论。显然,多读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对其进行合理应用。

二、生动化解析题目

考虑到数学题目大多枯燥难懂,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采用更加生动鲜明的形式将数学题目中的抽象化语言进行转化,从而引导学生进入题目的情景之中,读懂题目的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先将小学数学中的题目类型进行简单的分类,进而根据这些类别来设计合适的生动化解析方法。同时,教师更需要了解小学生的具体特点以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生动化的题目解析方式,而这也是真正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方法,理应得到充分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针对“做一根长2米、管口直径0.15米的白铁皮通风管,至少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这一问题,有一部分学生仍然无法进入到题目的情景中。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我在进行讲解时告诉大家:“同学们想一下通风管是什么形状的?”随着大家“圆柱——”的回答,我接着引导大家:“题目中还说这是一个通风管,通风管有什么样的特点呢?”随着这两个问题的接连提出,学生逐渐意识到了应该去算哪一部分的面积。而这种解析题目的方式正是将题目生动化的表现,对于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三、培养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就是提高小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在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数学题目的分析兴趣,其次是要提高学生对题目的分析量。只有使学生认识到更多的题目类型,才能使学生在遇到题目时能够自然地进入题目的情景中,从而快速理解数学题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对题目的解析兴趣,如此便能在积累中培养发散思维,进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比例”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比例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自主解决各种有关比例的问题。我首先将重点放在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为此,我提前为学生准备了“小国旗”“地图”等教具,并在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带学生初步了解到了何为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家对比例有一定的了解后,我便要求学生对比例的例题进行自主的分析并总结遇到的问题,而我则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分析数学题目中所表现出的优势尤为明显,这对于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从审题、解题进行入手,也只有将学生真正地带入题目的情景中,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所以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在审题中遇到的困难找到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读题审题情景
情景交际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三招”学会审题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七分审题三分做
楼梯间 要小心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