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 林宝珍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升入初中继续较好地学习打好提前量。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引导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对汉语文化的感悟;加强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范围拓展,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多举措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将会顺利地与初中语文学习对接,为学生更加高效地继续学习提供支撑。
由于小学语文高年级任课教师认识不够,教学实践局限于小学的语文教学目标,致使与初中语文教学脱节。例如阅读教学,部分教师往往着眼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忽略了对教材写作方法的体悟,阅读的目标仅仅是读懂文章内容,而非通过学习某篇文章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多,放手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时间少,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几乎被教师的“满堂灌”或被个别学生“满堂说”挤占,致使高年段学生仍然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利升入初中的学习。
就教材教学要求而言,小学高年级与初一年级差异十分明显。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且实记知识更加难以学习,而授课的方式方法更是节奏快、要求多,小学生升入初中若未经过渡性教学引导,自然会感到学习吃力,进而影响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须为学生升学继续学习打好提前量,作好铺垫。
学生的学习效率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决定的。学习习惯、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升入初中后课业负担变得更重、更难,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稳健地学习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例如,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以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一课为例,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如下内容:(1)通过网络了解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如战国有哪些国家,使臣起的作用等;(2)通过查字典标注生字词,并且反复阅读课文,了解大意;(3)每个生字词抄写三行,想想如何运用这些生字词造句;(4)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堂上老师未讲,或讲解后仍然不懂的,向老师提问。通过这样的预习,收到了十分可喜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学生可以陈述文章大意,还可以回答出战国时期有哪些国家,懂得了“大夫、赔不是、侮辱”等新词,而且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氏壁为什么那么宝贵呢,它是什么东西啊?”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自主修改作业和作文的习惯、主动记笔记的习惯、阅读课外书并且摘抄重点句、段的习惯。
初中语文教学,已从小学语文字、词、句的层次,跃升到了以课文学习为主的汉语文化熏陶的高度。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在夯实学生的字、词、句的基本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重视语言实践,在生动活泼的阅读教学中体会语言,感受语言。
例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汉语文化,使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汉语的魅力,感受到亲情的重要;学习《珍珠鸟》一文时,教师应有侧重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对景物和对珍珠鸟体态特征的描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中的语言美和音律美。引导学生感悟汉语文化的魅力,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向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要求拓展,是做好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对于教材的拓展,可以在学习某位作者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初一年级同位作者的课文,对比语言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的异同。
例如,学习了鲁迅的《少年闰土》一文后,可以让学生借读初中一年级的教材,阅读鲁迅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对比两者语言运用的异同。同样,当学习了以人物心理描写为主或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初中一年级类似的课文,挖掘比较人物语文、心理描写作手法的异同。例如,学习了《小兵张噶》《王二小》这类以人物语言、心理描写为主的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初中一年级的《背影》《一面》等课文,对比人物语言及心理描写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人物描写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初步了解初中语文教材。对于教学要求的拓展,需要教师深入学生即将升入的初中学校,了解该校语文教学的最新要求,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何创新要求,实践教学中应尽量贴近初中一年级的教学要求,为做好小学和初中过渡学习创造条件。
总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教师应为孩子们升入初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教学内容、策略以及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节奏、学习方法逐步走向与初中生相配的成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