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影视产业以青少年文化群为对象的传播影响
——以欧美影视剧网络传播为例

2018-02-24 20:17徐光淼
邢台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欧美文化

徐光淼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欧美剧从九十年代在中国初见端倪,到如今风风火火,从非主流到网络世界的风靡,在外来剧中大有与韩剧平分秋色之势。纵观欧美剧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可以看到欧美剧独特的生产运作模式所引领的文化时尚潮流,并通过数字化的新媒介成功地实现了当代电视产业的网络化传播。

一、高度的产业化运作

高资金的生产成本投入。欧美剧好莱坞式的投资模式无疑在国际市场有着优势的地位,经典欧美剧不论是演员整容、服装、道具、特效都堪称高制作,高投入是其巨大的经济后盾。热播的欧美剧《急诊室的故事》1300万美元每集的制作成本,《大西洋帝国》更是飙升至第一集1800万美元,《史前新纪元》首集高达2000万美元,许多欧美剧的成本甚至超过了电影的预算,高昂的投入也带来了精湛的品质,经济成本铸造了文化优势。

精良编剧的生产方式。欧美剧是典型的编剧中心制,与韩剧温情脉脉的情感路线相比,欧美剧靠的是千回百转的传奇剧情,这就依赖于编剧对于剧情资源的高度开发。欧美剧中对编剧不仅严谨而且严苛,要求“三分钟一个高潮,五分钟一个悬念,八分钟悬念需要破解”,观众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必须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迷失》在制作过程中有十位编剧上阵,将剧集精确到每一分钟,而经典欧美剧《老友记》在彩排时若观众没有笑,就要立刻修改剧本。精良的编剧是欧美剧缔造传奇故事的诱人所在,而欧美剧也凭着编剧的精彩形成了类型化的特有剧种,比如医患剧、家庭剧、奇幻剧、警匪剧等等,各具千秋,培养了许多铁杆观众的心理惯性。

季与周的运营方式。欧美剧应欧美文化中的休假传统,从每年的9月开始到次年的4月形成一个演播季,一个演播季一般播出23集,采用周播的方式,每周一集。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季与周的播出方式并没有导致观众的流失。相反一方面培养了观众的忠诚度,仿佛约会一般,每周一次的期待将审美的纬度拉长,进而形成审美习惯,形成稳固的观众资源。另一方面演播季的方式使得边播边拍成为可能,在播出的过程中,制作方随时关注收视率以及观众的反应,反应好就接着拍,反应不好或马上改变策略或干脆停拍。这种播出方式带来的观众反应机制迅速而及时,实现了良性的产业循环。网络欧美剧长期以来每周更新一次,已经成为许多网络影视受众的习惯,等待并未降低欧美剧的吸引力,反而因为期待而增加了观影的心理价值感。

二、网络传播群的逐步形成

以网络化为主的跨文化传播方式。欧美剧并非中国大陆外来剧中的引进重点,欧美剧在中国观众中的风靡主要依靠互联网带来的数字媒介。一方面开放性的网络传播提供了丰富的欧美剧资源,可以随时无限制地观看并有最快的更新,打破了传统电视的时空限制;另一方面,网络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方式,可以进行网上直播,也可以下载观看,在观看的同时更是可以随意暂停、倒进、快进,满足了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网民观众具有双重身份,在成为受众的同时也承担了传播者的角色,看后的评分、跟帖、微博、博客的评论与互动都成为欧美剧的有效宣传,并以滚雪球的速度传递,完成了欧美剧病毒式营销的商业传播。网络作为流动的空间存在,以更快的速度实现了时空的压缩,资本也以更快的速度实现跨文化的运转。不论是网络博客、微信、聊天室、互动游戏都在用新媒介带来的全新平台实现文化的多层次的交流。

以青少年化群体为传播对象。欧美剧的网络传播方式产生了一批特定的观众群,那就是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的年轻观众群,其中的中坚力量为在校生与都市青少年。网络是这一代人的生存方式,他们更习惯于敲打在指尖和闪烁在屏幕前的虚拟世界,并以此构成了实体的生活。一方面青少年化的网民习惯于视觉文化消费,他们更喜欢网络视频带来的虚拟化的视觉体验和视觉快感,伴随网络成长的这一带人已经从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年轻受众群更容易不受本土文化的束缚,对于外来文化抱着一种个性化的欣赏方式,多数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以非功利和非意识形态的方式在异质文化中实现游戏化的情感体验,而欧美剧好莱坞式的娱乐大众的精神无疑契合了这一心理。

粉文化传播群的快速形成。欧美剧在中国网络传播是建立在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基础之上,即以青少年亚文化为基础的欧美剧粉文化传播群。首先,欧美剧的粉文化群是众多的欧美剧爱好者以符号化的形式在网络上建立起来的“超社会关系”,以此获得价值、身份的认同;其次,欧美剧的粉丝在对热播剧的关注中不仅有价值的认同,更呈现出强烈的情感投入,许多经典的欧美剧经常连续几年的播放,一路追踪的粉丝群也往往保持着高度的情感忠诚度。如欧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与男主角的名字谐音,网上形成了众多的“谢耳朵”粉丝,粉丝们穿谢耳朵T恤,模仿谢耳朵说话,建谢耳朵社区;粉文化传播群建立起来的情感体验必然也会影响受众的生存实践,如欧美剧中主人公的服饰、饰品、用具在网上的热卖,粉丝们对于这种具有文化氛围的商业消费的自觉追捧,对于欧美剧衍生产品的开发,形成了欧美剧传播的相关产业。粉文化已经被众多的影视业界人士认为是属于稀缺资源的注意力消费,粉文化传播群不仅是受众、传播者,同时更是文化意义的生产者。

三、对青少年文化群的价值渗透

打造商业美学的文化理念。在欧美剧的生产中,秉承商业与艺术结合的美学标准,在商业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满足观众需求。众多的欧美剧在视听上追求奇观效应,在画面、场景、特效上的感官冲击和情感的宣泄,重视视听快感的视觉狂欢;在叙事模式上,重视经典元素的运用,例如生死体验、巅峰与陨落、两性逆转、罪与罚、逃避与追捕、灾难与英雄等,将这些符合大众审美口味的创意元素进行完整的美学体系的搭配,并随时根据市场的需求推陈出新,形成商业美学风格的类型剧;每种不同类型的电视剧锁定不同的受众,并形成经典的剧作,如法律类的《波士顿法律》、警匪剧的《24小时》,情景喜剧《老友记》、奇幻类的《吸血鬼日记》等,均备受好评。

推广普世观念的价值共识。欧美剧作为一种文化输出,推行“普遍价值”的普世观念。一方面,在欧美剧中避免接入有种族、国家冲突的具体问题,甚至最大程度地淡化肤色、民族、性别等地域与文化差异。在欧美剧中,经常看到在演员的选择上,尽可能地体现多民族、多肤色、多文化的演出阵容,以此迎合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需求,使得欧美剧能够获得最大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在剧中的价值观也宣扬通行的文化理念,例如在欧美剧中强调民主与自由,强调个人的尊言与价值,国家的法律与安全,人类的命运与考验的主题,讲述爱情、亲情、友谊的题材,以对于真、善、美的认知为最终追求的共同关怀。普世的主旋律显然赢得了异国观众的共识,在共通的爱与恨中模糊了时间、空间与地域的差异,造就了传播文化的一体化。

实现多元内核的文化身份。文化身份是个体或群体依据自己在言谈、饮食、着装等表层不同来寻找自己内在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信仰的群体共性,从而确认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文化身份的归属必然带来既包括自身的生理属性,也包括心理与文化属性的同与异的问题。欧美剧在文化的输出上特别注意文化的文化身份的选择,一方面表现在编剧对于人物的塑造上,在热播的欧美剧中,几乎都可以看到主要人物在民族、种族、肤色的多元化。比如近期热播的欧美剧《情妇》中韩裔明星金允珍饰演一位心理医生,金发碧眼的艾莉莎·米兰诺饰演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强人,黑人女主角罗谢尔·阿耶斯饰演一位有一个女儿的单身母亲,可以说在剧中三位女主角分别涵盖了黄、黑、白三种肤色,以此淡化剧本的文化身份的单一,力图以多元的身份实现影视的跨文化传播。另一方面欧美剧在剧本的类型上与同样属于外来剧的韩剧相比,韩剧主打现实生活题材,而欧美剧的类型更加多元化,更热衷于“异质”类题材的创作,科幻、惊悚、穿越、异灵等类题材往往是欧美剧的长项,这类题材不具有鲜明的文化表征,更不存在受众的文化身份转化,因而更容易实现跨文化的传播。

获取民族元素的文化认同。近年,欧美剧在文化的输出策略上增加了许多跨文化的符号,其中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中国元素的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营销。带有鲜明国际符号的欧美剧在互联网中以超链接的速度迅速地蹿红,对当代电视剧市场提高文化竞争力,以世界的眼光展示民族文化,打造经典的中国当代电视产业,拓展网络市场的传播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高金萍.跨文化传播:中美新闻文化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詹姆斯·库兰.大众媒介与社会[M].杨击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3]郭艳民.当代中美主流电视剧比较[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4][法]埃德加·莫兰.时代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陆扬.文化研究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刘自雄,闫玉刚.大众文化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欧美文化
从欧美到埃及,赏方尖碑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12月)
里约奥运最养眼的十大欧美美女
马烈光中医养生交流欧美行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