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樑嫣
(浙江省嵊州市崇仁中学,浙江 嵊州)
生涯规划并不是随时能完成的事,因为生涯规划的过程包含了很多相互联系的内容,只有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等基础上,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进行思考分析,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而高中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有时间、有能力去全面了解这些,即使有些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生涯规划,也可能思考得并不细致全面。在生涯课堂中,虽然学生可以通过活动、游戏、讨论等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思考,但不少学生走出课堂之后不久就会将上课内容遗忘。“生涯日记”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记录当时当地的想法和收获,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回忆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探索。
目前很多学校的情况是生涯规划辅导仅仅落在班主任和心理老师身上,班主任工作繁忙,心理老师接触学生的机会不多,这就使老师对学生缺乏了解。通过师生分享生涯课上的“生涯日记”,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不同基础、不同个性的学生,也可以在学生来咨询时给予当事人更适合的建议和指导,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一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涯日记”的作用、内容和实施过程。在高一第一节生涯辅导课上,先唤醒学生对生涯规划的意识和理解,告诉学生一学年的课程安排,使学生心中有数。笔者明确告诉学生“生涯日记”是由他们自己记录,以个人生涯发展过程中的思考和计划为主要内容,包括自我探索、社会探索、他人经验等,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职业、开展规划;同时明确“生涯日记”的使用方法:每个学生可以将课堂中的活动讨论、测试结果、游戏感悟等记录在“生涯日记”中,作为自己上课的成果。
二是请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本子作为“生涯日记本”,并在课堂上完成“生涯日记本”的封面制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习惯或喜好设计制作封面,体现个性化。比如擅长画画的学生可以画上喜欢的图案;擅长手工的学生可以制作成手工立体封面;擅长电脑的学生可以制作出电子封面。这样做会让学生更加重视和珍惜自己的“生涯日记本”。
根据课程安排,笔者主要从自我认识、职业了解、自我规划三个方面设计辅导教案,所以“生涯日记”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课堂活动和讨论的想法、自身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具体操作为:笔者在每次活动之后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记录当时当地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再进行分享。对于特别精彩独到的分享内容进行重点反馈,加深学生印象,引发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和感悟。到学期结束时,学生手上会留下一本由自己写下的成长日记,可供自己随时翻阅,不断地加深自我认识,思考未来发展。同时,笔者要求学生坚持每课一写和日常记录相结合,笔者会在每节课最后预留5分钟时间,留给学生总结、记录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后及时记录自己对生涯规划的思索和对自我的探索结果。
“生涯日记”记录的形式也能充分体现个性,比如有的学生会用漫画的形式呈现,有的学生会用图表的方式呈现,有的学生会用文字、诗歌的形式呈现。
一开始,由于学生上心理课没有随时记录的习惯,容易忘记准备好自己的“生涯日记”,所以在每节课前,我都会请课代表提前提醒,上课前再次提醒。学生在多次提醒后逐渐养成了课前准备“生涯日记”的习惯,这样就避免了影响课堂氛围,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在每节课结束前,笔者会邀请学生对整节课进行反馈,如课堂中印象最深的部分、同学分享对自己的启发、自己在学校生活和校外生活中的体验等。这些都是学生记录在“生涯日记”中的素材。课后,学生会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收获,对于有心人而言,这些也会被记录在“生涯日记”中。
在学期末,笔者会要求学生上交“生涯日记”,并根据其中的记录情况给予课程评分,同时通过阅读每个学生的日记,进一步了解学生通过生涯规划辅导的内容得到的收获和思考的内容,并对个别收获不大的学生进行单独交流,进行更深入的生涯辅导。
将“生涯日记”和生涯规划相结合,学生可以及时记录与自己的生涯规划相关的思考和感悟,能够有效提供自我规划的基础。由于“生涯日记”从设计到记录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所以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不少学生设计了个性化的封面,记录内容也比较丰富。而且,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进行交流记录下来的内容,容易引起共鸣和思维的碰撞。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记录内容较少,有些甚至是为了应付;有的学生带有一些玩笑调侃的意思,这些都有违“生涯日记”的初衷,有待不断地思考和改进。
在开展生涯规划辅导的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生涯日记”对学生的自我规划是有帮助的,能够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自我、掌握信息、思考未来,能够汇聚点点滴滴的收获,为最终的生涯规划和实践之路提供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