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喜
(中国矿业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徐州)
任务驱动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方法,教师通过布置问题型任务、情境型任务,结合构建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研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自主探究,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任务驱动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可满足核心素养提出的教学要求。
顾名思义,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与学进行了分析,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体验、实践等方式,尽可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将任务成果检验作为总结学习方法的关键。通常情况下,任务驱动教学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创设任务情境,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二是确定任务,引导学生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三是自主研究,学生通过查阅、询问等多种方法解决最终的问题;四是成果检验,教师结合学生任务完成度,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点评、完善[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任务情境,要求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在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主观能动性,解决任务情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同化”“感知”的方式对任务进行引导,并在此基础上对任务目标进行明确。例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课教学中,教师在任务情境创设过程中,可通过播放影像资料的方式对任务进行导入,并结合教师有感情的语言,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可以提问“为何三民主义能够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基于问题情境任务的创设,学生对结合教材、影片中的内容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影像、故事等方式对任务进行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任务探究兴趣,可以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良好的任务情境创设是保障任务布置有效性的关键,在任务驱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任务难度要适中,避免布置难度过大的任务,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二是任务要具有层次感、阶段性,通过循序渐进的任务驱动方法,逐渐深化教学质量;三是任务覆盖范围要广,最好能够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同时,拓展新的知识点[2]。
自主探究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很多问题无法自行解决,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使学生能够积极进入到任务之中,并不会感到枯燥。首先,教师可搭建信息平台将学生难以搜集的教学资料、学习资料等在平台上进行发布,可以为学生的任务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自主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对资料进行下载、整理、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在处理教材中探究内容《“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在平台上为学生提供资料、调查方向、调查角度等,辅助学生完成最终任务。其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其中可以包括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网络资料搜集、专家解析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任务探究方法为合作探究法。例如,《科学技术发展与成就》一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布置问题任务“中国现代科技文化发生了哪些变化”,由于一个人的思维有限,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任务探究,并对不同学生的观点进行综合记录。所以,基于任务驱动教学不仅仅是下发任务即可,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任务完成效果检验是学生探究质量核验的最终环节,也是驱动学生竞争意识的核心关键,基于学生任务完成的最终情况,教师必须坚持公平、公开、互动的基本原则,并建立效果评价激励、奖惩机制。在任务完成评价过程中,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激励为主,并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任务完成的过程评价。此外,评价主体要尽可能多元,教师、学生等均是任务完成效果检验的主体。最后,教师评价方法要尽可能灵活,不要仅仅将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作为检验标准,而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角度、思维方式对学生任务完成效果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在《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在理解工业革命发生过程的基础上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探究,教师在评价时,将学生课堂表现、角度、拓展知识点的深度作为任务检验的关键内容。所以,教师要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检验方法,激励学生进行任务探究。
总而言之,任务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具有适应性,其可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用时,对知识点进行灌输。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借助任务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学习欲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应用能力,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各科教师给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