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斌
(宁波市镇海区庄市学校,浙江 宁波)
新课标要求教师利用核心素养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不但要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还要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最终为社会培养全方位专业化人才。所以,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等。
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计算思维、数字化技术的掌握和创新、信息意识、社会责任几方面。计算思维是对学生计算机使用进行界定,建立学生抽象思维,建立信息结构模型,科学进行判断和分析,最后形成完整的解决问题思维。
数字化技术的掌握和创新主要指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在学习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进行创新,以最便捷的手段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任务。信息意识指学生对计算机数据的敏感度,可有效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将信息做到最佳处理。社会责任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时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道德行为,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出现违法行为[1]。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利用解决问题来完成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合到实际生活中,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例如教师组织“我为祖国添风采”竞赛活动,先引领学生收集素材,利用计算机制作演示稿件,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哪种是最适合比赛内容的,运用哪种表现形式,充分展示文稿在比赛中的作用。这种具有明确内容的竞赛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自身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增强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形成的一种思考方式及解决问题时产生的一系列思考过程。教师可为其创建各种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思维能力。计算思维是近期才被引入该学科核心素养中,该素养的提出为各国教育学家所认同。现在我国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教学过程。很多数学问题运用计算机进行处理会很快得到答案。教师要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意识进行教学,将计算思维变成学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合理创建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计算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视频中的图画会动?是怎么动的?”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经过学生主动思考和小组成员之间积极探讨,培养自主探究能力,进而使学生从计算思维角度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中,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原则,教学中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利用自身创新能力提升知识的运用率。如果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一步做一步,不自己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扩展,缺少创新能力,那么该学生也不会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具体任务的解决,针对一类问题的解决,进而升华为对同类问题的处理,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核心素养中很重要。例如,进行Flash学习中,对其工具面板的掌握根据以前学过的画图基础,教师可让学生自行进行试探性学习,对其中各种工具进行探索式学习。根据学生的演示和模仿,对书本中的画图方法进行创新,使学生在运用工具时不断加深记忆,逐渐熟练用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信息在信息技术中可以查询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逐渐出现,有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信息,还有很多不健康的垃圾信息;不但有真实性的数据信息,还有一部分虚假的广告等。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时,要让学生进行相应信息的辨别,涉及社会道德的信息,教师要为其指明正确方向,使学生了解怎么做才是对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识别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并灌输有关法律法规,使学生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减少不良信息的伤害。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在网络中使用一些侮辱性的语言或者发表一些不尊重他人的评价;喜欢将优秀的作品P成奇怪的模样等,以此为兴趣。教师要针对这一现象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文明利用网络,减少对他人的伤害。或者举行班会,和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做的危害性,并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主要收集一些人们拾金不昧、英勇救人的素材,由学生来排版、制作。学生在这些正能量的事迹中进行感悟,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在网络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2]。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积极探索,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借此提升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