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立新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叠滘初级中学,广东 佛山)
关于龙舟竞渡的起源,传说纷呈,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据了解,叠滘龙舟文化承传数百年,扒龙舟、赛龙舟、吃龙船饭、洗龙舟水等传统龙舟文化一直延续下来,近年将龙舟与十番技艺结合,还独创水上十番表演。2016年“叠滘弯道赛龙舟”还被列入南海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龙舟,不端午。在桂城叠滘,19条龙舟在狭窄的河涌内如飞鱼般穿梭,2017年俄罗斯电视台记者也赶来报道;上演叠滘龙舟漂移的“速度与激情”紧张刺激的划龙船比赛现场,每一划都是心跳!龙船到某个弯位必须急速转弯瞬间漂移,没有高超的水平都好难做到!叠北东胜村绕村水道,看点:水道呈S型,蜿蜒曲折,一鼓转三弯;叠北潭头村李大宗祠对出水道,看点:水道呈C型,桥侧弯位处有大木桩,加大出入弯难度;叠南孔大宗祠对出水道,看点:水道呈L型,弯位处有石角,俗称“考石角”;叠南茶基村文娱馆对出水道,看点:直道,有暗弯。现代竞技体育与其说是力量的比拼,不如说是高科技的竞争。而其中离不开大量有关的物理知识。龙舟队员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龙舟的宽度与稳定性如何取得平衡。船身越窄意味着在水中遇到的阻力越小,速度越快。但是收窄船身也要付出牺牲稳定性的代价,龙舟更容易在弯道漂移的过程中发生侧翻。利用了流体力学的原理,最大限度减小船身与水之间的摩擦阻力,使速度大大提高。新龙舟相比80年代时的旧龙舟,宽度缩小了起码15厘米。去年,同样是叠滘18支龙舟队之一的东胜东龙舟队就通过改良龙舟尝到了甜头。该龙舟队在前年购置改良的新龙舟后,成绩从前年的三亚一季,到去年取得三冠一亚的好成绩。
高科技的比赛装备的研发,与物理知识高度相关。为了追求更轻的船体质量以获得更高的前进速度,叠滘龙舟的制作材料经历了从坤甸木到抄木,再到柚木,再到杉木的转变。由于杉木的密度较小,杉木龙舟较轻,却容易随着长时间使用发生变形,导致在水中阻力加大。每隔5年左右,许多龙舟队都会购买新龙舟,保持竞争力。
利用压强知识,东胜东龙舟队在购置新龙舟时,就在原有设计图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良。首先是龙舟内新增了方木条。以前的龙舟没有方木条时,龙舟队员们跪扒时会顶着脚,压强增大,不但膝盖很疼,还会使得队员们重心不稳无法更好地发力。龙舟座位的前后间隔距离也作了改变,避免队员们在划船时打到前面队员的背部。此外,龙舟的肋骨被设计在了座椅下方,队员们在划船时脚可以蹬着发力,也不再需要烦恼腰部被顶着。
近年来叠滘的河涌里也建起了排灌站,水位相对以往有了升高,以前适用于浅水的龙舟,已经不是那么适应现在的河涌深度,根据浮力知识,船底也要进行改进,从凹字形的浅水船底改良成凸字形的深水船底。通过增加龙舟的浮力,让龙舟吃水更浅,在漂移时速度可以保持稳定。
鼓点的频率快慢,用力的时间一致、力度大小,全队一鼓,六舵,三十六扒丁的科学训练方法,尤其前三、后三的舵手是叠滘龙舟漂移的关键。速度提升对队员要求更高,随着龙舟不断缩短宽度以求追求高速,对舵手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要实现龙舟漂移,极大地考验着舵手的爆发力、思维、配合能力、天赋与胆色。过弯道的时候,龙舟将会以一秒约2.8米的速度冲向岸边,舵手需要抓住最佳时机进行转向,才能保持足够的速度进行漂移。如果舵手的经验不足,把握不好转向的时机,龙舟随时都会侧翻。因此,这种惊险也是叠滘龙舟的魅力之一。
音乐是物理学中声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音乐与音调、响度、音色等物理学知识点的异同。如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由声带的振动频率所决定。各种乐器之所以音色不同,则是由其不同频率的泛音数目所决定。可见音乐则属物理学中声学所研究的范畴。而“游龙舟”时唱的曲子、指挥扒龙舟的鼓声则是声音的知识的体现。
色彩本身就是物理学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正如物理教材中所说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物理与美术相结合可以激发创新。而每年的叠滘龙船竞赛的摄影大赛作品则是色彩与光影龙舟漂移的最好注脚。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与当地传统文化的联系必然加强,教学中加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渗透和融合,促进学科校本教材开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思维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有当地文化情怀的现代化人才将会成为我校的教育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