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充满“张力”的数学课堂

2018-02-24 18:2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吴晓丽
学苑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教辅张力课外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吴晓丽

追求富有张力的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新视角,也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理想。何谓张力的课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应是张力课堂的“要义”。数学课堂教学是由多种要素协同构成的综合体。比如教学内容方面的,如“教材”与“教辅”;有教学主体方面的,如“教师”和“学生”等很多丰富的教学要素,笔者认为张力课堂只有促成了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适度张力,才能充分彰显课堂教学的整体张力,从而构建一个真正的张力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下面针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让课标教材与教辅保持适当的张力

每个教师身边都有好多教辅用书,平时课上的例题和作业都来源于它们,上面的各种题型都不会放过,相反教材用的不多,觉得上面的太过简单,更甚者对教材干脆不用。这种现象完全是重视了教辅,忽略了课标和教材,那是因为有很多教师往往体会不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它对自己教学方法的指导价值,这也是教师不得不赶教学进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进行教学与评价的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教材的内容要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制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利用教材来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教辅是辅助教学的。课程标准放于首位,第二位的是教材,第三位的才是教辅,很多教师却颠倒了这三者的顺序,以致在题海战中迷失方向。

因此,教师应该摆正这三者的位置。备教材时,教师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体系结构,认真研读教师用书,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研究有针对性的练习题,选择性的参考教辅,再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出适合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让课标教材与教辅保持适当的张力。

二、让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保持适当的张力

新课标下的课堂应该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充满生命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留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在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里,划亮学生闪闪的智慧光点。但笔者发现在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在某一个知识点上卡住了,做了一半就做不下去了,学生在紧张地思考,老师却会经不住等待,急着去打断他的思路,急着让他回到座位上,马上提问其他的学生或干脆自己解答,解答后立马讲下一个知识点,学生在听这道题目的讲解时,觉得尚存疑惑,还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可老师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马不停蹄地已在讲解下一道题目了,将教学继续进行下去,速度很快,等学生回过神来,老师都评讲了好几题了。

教师完全把完成教学任务放置首要位置,重视了教师的教,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是否教师教了多少,学生就学了多少?教的多快,学生就学得多快呢?很明显不是的,教学的成功与否,落脚点并不在教师自己做得怎么样,而是学生最终学得怎么样。若是一味地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则必然导致学生会因疲惫或者思维缓慢而掉队,并逐渐厌学或对学习失去希望。当然,若只是一味地让教师迁就学生的学,那学习进度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与其说我们尽力追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和谐统一,不如说我们需要有效维持两者之间的张力。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把握好整堂课的教学节奏、速度和时机,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点的内涵和意义。

1.教师要把握教学的信息密度,做到疏密有序,使学生感到有张有弛。在学生思维活跃、兴致高昂时,需要惜时如金、快节奏、大容量;在学生疲乏厌倦、思维受阻、困惑畏难时,就得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甚至要慢慢等待。

2.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反应,留下适当空隙,使学生有时间思考和消化。比如: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三秒钟,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可减少卡壳的现象,可增加学生的信心以及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唯如此,才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提高,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

三、让课堂学习与课外延展保持适当的张力

有效教学是多种要素优化的综合体,需要用更加宽广的眼界来研究、探索。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要对课程有透彻的理解,要不断提升教学素养和教学智慧,更要关注学情,这样才能使课堂更有效。教师劳于课外才能成于课内。但我们的数学课堂却总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导”成没问题的学生,源于教师重视了课堂教学,却忽视了学生课后独立数学思维的发展,忽视了课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数学思维空间。因为我们错误地认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活动只有在课堂才能展开,所以往往把视野局限于课内的教师和课内的学生,从来没放眼于课外的教师和课外的学生。长此以往,这样的数学教学必定会扼杀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天赋和创造能力。

1.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到课外。

课堂好比“加油站”,让学生带着加好的“油”再到生活中去检验和运用,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经验走进课堂,又带着良好的习惯方法走向生活。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扎实掌握课堂所学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考的同时,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注重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增强学习的体验和实践,使其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充实数学学习的内涵,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知识获取向智慧发展转变。

2.把课堂的交流延伸到课外。

苏霍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要建立友好、平等、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重视师生之间那种积极、融洽的情感交流,从而让学生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这样就能更容易地把潜在的情感意识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促进教学。但是单单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是不够的,在课外的时间进行交流也不容忽视。

教师在课外注意与学生沟通,建立同学生聊天、谈心、共同活动、书面交谈(如作业、短信、网上交流等)等多种渠道,去扣动学生的心弦,走进学生,真正了解学生,既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树立自己的亲和形象,又可以了解到大量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了解学生哪些地方还未弄明白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一堂课应该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为课堂贴近学生,发挥教学机智,储备素材。

四、让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将"讲授”视为课堂教学的大忌,不管是什么知识点,都希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建构而得,我们的课堂正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从教师的满堂灌滑向学生的满堂灌,从“以教师为中心”滑向“教师不作为”。

不容忽视的是,教师不单单是课堂的组织者,更应该是课堂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指导学生从此岸到达彼岸,引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让学生因老师的存在而有切实的提高。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在没有教师的情形下自主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的,因为学生若缺乏教师的指导,同时又没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往往使教学活动盲目,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限度的引导,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学生思维受阻,碰到困难时。 这么说来,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看”着学生走,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应该要让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走在追求“张力课堂”的路上,深刻的认识到若能准确的认识“教学要素”在课堂体系中的价值定位,并把握好教学要素之间的张力,把应有的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那么,张力课堂才能真正创造。当然,建构张力的课堂,不是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总结。

猜你喜欢
教辅张力课外
巧测水膜张力
小满课外班
启蒙理性中生命的内在张力及其超越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论张力
我待教辅如初恋
众里寻他千百度
教辅虐我千百遍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