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具体表现及培育路径研究

2018-02-24 17:42李宝艳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心态大学生

彭 陈,李宝艳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2)

社会心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弥漫在整个社会或某个特定群体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行为意向、情绪基调的总和。换言之,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情感倾向和认识倾向。社会心态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同时也被当作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因此,关注社会心态的发展方向也能够把握社会文明程度的趋势。社会心态对人的言语以及行动有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1]。党和国家对社会心态问题十分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心”字共出现了57次,这说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体现了对国民社会心态的重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总体上说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引导和培育。

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心态研究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明确了以人民幸福为奋斗目标的幸福发展观。十九大报告还明确指出了社会心态培育和社会心理服务的方向,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3]。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社会心态是基于特定的社会环境而形成的,不仅受到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而且还反映了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有效培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一)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包括自信、进取、执着、贡献、宽容等积极向上的品质。即在社会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力和调节能力,能够较好地控制自身的情绪等。这些既是培育当代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方式。大学生只有在清醒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接纳自我,愉悦自我,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坦然面对挫折与困难,才能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由此可见,个人良好的社会心态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前提,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形成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保障。

(二)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转变其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身份象征与社会地位保持一致并且具备相对完整的权利、义务的行为模式。社会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被赋予多重社会角色,人们社会地位改变的同时也会带来社会角色的转变。大学生在社会角色转变的过程当中,是否能够完成思想观念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变,受他们个人的社会心态的直接影响。良好的社会心态会形成相对客观、全面的认知。反之,则会形成较为单一、片面的认知。大学生在生活过程当中应当准确、客观地分析自己,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只有大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才能更好地推动个人社会角色的转变。

(三)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其自由全面发展

大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往往以自我和谐发展为前提,而自我和谐发展取决于个人身心的健康程度。人生的道路漫长且曲折,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与险阻,但由于每个人的社会心态及应对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人的经历感受也会有所差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决定了他们当前甚至未来的为人处事方式以及个人的精神状态。如果遇到困难时能够迎面而上,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困难也往往迎刃而解,学习上、生活上也将取得进一步发展。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具体表现

(一)政治态度积极与人际关系冷漠并存

当代大学生在政治态度方面更加进取和成熟。大学生普遍比较关心国家政局的稳定以及国家的发展走向,逐渐学会从中国国情出发,比较客观、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政治态度积极还表现在当代大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社会监督。近年来,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就社会问题发表个人看法的人数逐步增加,其中,发表理性的认识和看法的大学生也明显增多。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方面表现得十分积极;另一方面,大学生对待社会人际关系却异常冷漠。人际关系冷漠可以说是当今最为可怕的社会心态,其最终结果就是人变得麻木不仁。导致出现这种社会心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刚步入大学,个人生活都相对独立,拥有个人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因此疏远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大学时期是他们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由于他们还没意识到自身的社会性,所以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除此之外,当今社会网络化加重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的程度,大学生往往更愿意借助网络平台交流,造成了对真实世界的忽视和漠不关心,从而引发人际关系危机。

(二)负面情绪增多与价值取向功利化并存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贫富差距悬殊、房价过高、医疗保险等社会问题被网络媒体大肆渲染、夸大报道,从而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导致负面情绪增多。大众传播媒介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现实问题的主要渠道,但是网络信息错综复杂,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大学生的身心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情绪的控制仍然不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当前大学生面临学业上、就业上的多重压力,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另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功利性的特点,为了个人利益可以用毫无底线的方式去达成目标。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新闻报道和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着显著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会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有些大学生则被不正确的价值观所影响,导致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

(三)竞争意识增强与焦虑浮躁心理并存

当今社会,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重要法则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竞争也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导向,对大学生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发展,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的社会共识。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往往寄予了殷切的期望,这就促使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勇于挑战、敢于竞争的心理素质,以便在社会中谋求更好的发展。但伴随当代大学生竞争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呈现出了焦虑浮躁的社会心态。所谓社会焦虑,主要是指在大多数社会成员中存在着的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4]。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焦虑浮躁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普遍状态,社会焦虑浮躁几乎覆盖了各个年龄层的人群[5]。浮躁,即轻浮急躁、心浮气躁、飘浮躁动。社会焦虑的发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局部焦虑阶段,二是社会普遍焦虑阶段[6]。局部焦虑存在于任何社会中,因为社会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总是有一些人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产生紧张感,让人奋发向上,这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发展活力。但普遍焦虑与浮躁则产生于社会环境急剧变化之中,当代大学生深处紧张的生活和学习氛围,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引发焦虑浮躁的社会心态,在学习上表现为不为知识为学分,不愿专心深入学习;事业上表现为渴望一步到位,期望一举成功。这种焦虑浮躁心态与当今迫切需要艰苦奋斗精神的发展中国家是格格不入的。可见,焦虑浮躁心理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社会心态的一大顽疾。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多元文化思潮带来价值多元

文化对人的心理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我国对外交流增多,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以及文化也随之传入,并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很多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由此形成的思想文化具有多样性以及矛盾性的特点,缺乏统一的道德标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实际上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社会思想的混合物。原有的价值观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形成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各种西方社会的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除此之外,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利用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推进自身的文化霸权主义,推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向个人主义倾斜,企图用西方的个人主义来取代国内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以此来削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但自身的阅历不足,因此很容易被看似新颖的社会思潮所迷惑而误入歧途。

(二)主体自身特点导致认知偏差

大学生社会心态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表现,也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内在特点有关。首先,他们敢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导致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在当代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有时难以做出独立、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大学阶段正处于青年成长的中间阶段,寻求自身的生活目标和意义成为这个时期的行为特点。他们往往从感性认识出发,按照个人狭隘的经验和喜好进行是非判断和事情的解决。由于其自身特点所带来的认知偏差表现在他们对自身特别关注,自尊心很强。这种心理会导致他们在生活以及学习当中出现攀比和处处都要领先的现象。其次,在协调与他人的矛盾时,部分大学生缺乏独立、理性的个人思考,比较容易滋生暴躁心态和极端行为。最后,在自我发展的过程当中角色定位偏差,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不平与利益诱惑,他们时常会陷入纠结和挫败心理不能自拔。

(三)网络信息时代诱发双重影响

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时代特征,而且网络的产生以及发展给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在中国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广大青年学生则成为了最大网民群体。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他们学习能力强,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他们的价值观念容易受到不同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尽管网络的便捷性以及交互性等技术优势与大学生渴望交流与分享的心理需求有着高度的一致,但同时网络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一些大学生变得焦虑、浮躁以及不信任感增强。其次,网络虚拟环境的舆论氛围也促使部分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发展。第三,各种传媒方式,如部分影视、书刊也热衷于宣传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给大学生带来西方国家就是极乐世界的错觉。某些敌对意识形态甚至借助网络载体,打着普世价值以及民主社会构建谋求垄断网络话语权,企图用网络话语霸权混淆大学生的认知判断,促使大学生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质疑和排斥。

四、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路径

尽管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呈现出一些消极表现,我们也应当理性地认识到,它是我国当今社会转型下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产物。当今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宏观层面:国家战略部署

1.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史的真正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这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7]。党的十八大更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提出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形成以生活中的物质基础作为前提,只有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物质层面极大丰富,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方面,应当将富强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目标,通过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奠定良好基础;要实现富强,就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筑牢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培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促成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的过程中,对文化的认同十分重要。社会心态究其根源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多元化存在与矛盾性运行更是与文化的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起着熏陶、塑造的作用。正值文化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与思潮的相互交流与碰撞的速度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因此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也面临更加艰巨的意识形态调整。面对无可避免的文化全球化,各种社会思潮与文化的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塑造大学生社会心态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显。只有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引领社会思潮,催生民族精神,进一步提升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强化心态发展力,才能在日益多元的国际文化中独树一帜,掌握社会心态培育的话语权。

(二)中观层面:高校系统协助

1.完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就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来看,高校大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或辅导员以及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行政管理人员担任,专业性较强的教师则是相对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匮乏已经成为当代高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瓶颈。强化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高校和相关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一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应当树立积极的职业理想,增进其对教书育人这一目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自身坚定的职业信念感化学生,以个人独特魅力来引导学生;另一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其人文素养不仅体现在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理念上,同时还应当践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营造友好温馨的校园氛围

社会心态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在一定时间和环境因素积淀。因此,营造友好的校园氛围。消除不良社会心态滋长的环境,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育当代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途径。友好温馨的校园氛围对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校园环境载体的传播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 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也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形成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是一个小社会,通过大学校园良好风气的传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明辨是非,自觉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从而使大学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保持良好社会心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微观层面:个体自我提升

1.增强自我情绪管理与掌控

大学生群体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但对其情绪的把握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可以通过聆听音乐、参与户外运动、与朋友聊天等途径舒缓情绪压力。与他人交流、个人自我排解、负面情绪的转移都是增强个人情绪自我调控的有效方法。针对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心态问题,首先,应当加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在学习方面,应当树立明确目标,提高学习自觉性;在交友方面,要主动与他人交流,避免用有色眼镜评价他人;在工作选择方面,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择业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难题和挫折。其次,还应当要进行系统的耐力训练,提高耐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通过耐力训练可以增强自身的随机应变能力。最后,还应当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鼓励的方法,借助父母、老师的监督和引导,直面压力,憧憬未来。

2.树立正确积极的网络观念

伴随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高校学生必须习惯穿梭于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当中,否则就会出现心情抑郁、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同时还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当代大学生面对网络中的众多信息,必须加以甄别,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首先,当代大学生应当提高自我认同。现在的很多学生之所以会沉迷于虚拟世界,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因此渴求从虚拟世界中寻求认同。其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要区分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区别和差异,并在现实生活当中建立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应当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人生观指的是个人看待人生的观点,其对高校学生树立网络观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结论与展望

社会心态虽是一种初级的社会意识形态,但同社会意识一样,它本身也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精神现象[8]。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是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激化期。由于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腐败现象频发等一系列问题,对当今大学生社会心态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培育,我们也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当代时代特征以及发展阶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参考文献:

[1]杨宜音,王俊秀等著.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3.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3]王俊秀.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5.

[4]夏学銮.当前社会焦虑N种表现[J].人民论坛,2013(09):20-21.

[5]彭文英.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J].思想理论导刊,2012(01):50-53.

[6]王丽萍.中国转型期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理论学刊,2011(10):74-77.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8]胡红生.社会心态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30.

猜你喜欢
心态大学生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偏科首先偏的是心态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