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亚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高楞林业局第二中学,黑龙江 哈尔滨)
目前,微课教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了教育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微课视频技术有着其独特的特点,比如教学课件短小精悍、平民化、便捷实用、可重复利用等,非常契合当前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符合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因此备受青睐。本文分析了当前微课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其具体应用及发展前景。
微课教学比较适用于初中学段的学生,但是微课教学的应用范围并不平均,更多的是被应用在数学、英语、语文等主要学科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少,其资源储备量无法与传统的主要学科相比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地理学科主要包含自然和人文两部分的知识结构,而微课时间短,通常只会分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个问题的片段,对其综合特点难以呈现得那么全面。另外就是微课教育的应用主要偏向主要学科,主要是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体现了应试教育的需求,同时也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在检索与初中地理教学有关的微课教学期刊论文时发现,其数量也明显少于其他学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微课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推广使用并不明显。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微课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很多老师往往会盲目地追求知识量的积累,将教材中的知识全盘植入到微课中,缺少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入研究和挖掘,很少会考虑能否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觉得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不仅要涵盖所学知识要点,同时还要确保微课内容能够起到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提高其学习兴趣的作用[1]。比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微课所包含的声音、色彩、动画场景等功能充分地融入教学视频中,通过视频中地壳变化的动画演示并辅以生动的讲解,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充分集中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地理知识的抽象为具体,将海陆变迁的具体过程浓缩到短小精悍的视频中,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连续性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感受,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微课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最终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
教师制作的微课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课教学的课堂效果以及是否能够切实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将微课教学兼顾情景启发和知识点讲解的特点,并将其充分地展现出来,纠正以往教学的不良风气,创新和优化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一个以“城市的毒瘤”为题的微课视频,来阐发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的场景为切入点,比如污染严重的河流以及城乡结合部众多的垃圾堆等。播放相关的污染画面和视频集合,将城市中严重的污染现状比作人体的毒瘤,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城市的“毒瘤”,这样的微课教学不只是对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单一讲解,更多的是通过情景的再现,融入了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期许,弥补了应试教育目标单一的缺憾[2]。
传统的只注重讲授知识点的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对微课教学目标和视野的开拓及完善产生限制和阻碍。因此,地理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实际生活的场景很好地融入其中,制作出集生动性、趣味性以及目标性为一体的视频,势必会对地理教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社会处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学生更多地倾向于接收简便、快捷、短小的信息,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微课教学的特点与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恰恰不谋而合。由于初中生正处在性格和思维还未完全成熟的时期,相比较成人来说欠缺自制力和意志力,思考问题时往往会过多地掺入感性思维,对问题缺少理性的分析,在其心理期许上更愿意接收“短平快”的微课教学。微课的出现能让学生通过教师传输的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学习地点还不受限制[3]。此外,地理科目包含着许多图标、图片及公式等,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表现,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微课教学的发展前景必然是不断趋向网络化和便捷性的。
总之,微课教学能够很好地推动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初中地理教学恰当地融入微课的教学形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的使用相对来说还处在探索和起步时期,其使用平台和教学视频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