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教学发展现状和改善策略

2018-02-24 11:19杨平雷
新课程(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聋哑聋校手语

杨平雷

(山东省泰安聋哑学校,山东 泰安)

一、聋校语文教学发展现状

我国聋校教学历史悠久,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里士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迄今为止已有130年的历史,聋哑学生的沟通和教育问题也倍受教育界的关注。由于生理缺陷,学生不能通过听力来获取知识信息,阅读就显得尤其重要,语文教学也成为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虽然语文发展历史较长,但聋校语文教学却是近几年才形成体系,教师在教学时要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急需解决的问题。

大多数聋哑学生会因为自己的生理缺陷而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其次,聋哑学生无法与健全学生一样使用语音进行沟通,手语就成了主要交流方式,聋校的教师都会用“手口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大部分聋校教师都是听力和发音健全的人,已经形成用语音进行交流的习惯,而手势语最大的缺陷就是无法准确地表达抽象词语,在教学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抽象词语解释不到位甚至无法解释的情况。这种情况又该怎样解决?最后,除了手势语言之外,聋哑学生可以通过书面阅读的方式解决沟通问题,而如何培养聋哑学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最主要问题。

二、改善策略

许多聋校已开始重视上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但在教育界并未形成体系。教师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探究学生心理

多数残疾学生都会由于自己的残缺而感到自卑,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多教授易于理解的东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合具体实物教学,例如:很多聋哑学生在学习初期非常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和情境对话时,不要打断,让学生先说完。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要多夸奖和鼓励学生,委婉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还要充分运用聋哑学生的代偿功能的优势,如:视觉、感觉、知觉等辅助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强化理解能力。平时,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课前让学生自我预习、提出问题,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思考,自我评价反馈,便于教师深入探究学生心理,从而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

2.根据学生听力水平分配班级

在聋校,部分学生是有残余听力的,还有部分是后天失聪,这类学生与完全失聪的学生不同,曾经听到过声音,对语音有一定的感知,针对此类情况,学校要将这类学生与完全失去听力的学生分开教学,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有残余听力的学生,教师在上课时,最好以口语教学为主,手语为辅,提高讲话声音,主要内容应先用语音表达出来,再配合手语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多用语音的方式进行阅读,让学生听见自己的声音,再用手语进行阅读,加深理解。对于完全失聪的班级,教师也不要放弃语音教学,手语、口语、身体语言、面部语言相结合,学生虽然听不见声音,却能看到教师的口型、表情、声音实现自我摸索。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国已经普及多媒体教学,每所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聋哑学生的视觉功能比正常学生更发达,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深层思想。例如聋校高一年级课文《故乡》中少年闰土的形象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先将少年闰土的形象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先进行视觉观察,对闰土形象有个了解,然后结合课文里外貌和动作语态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手捏钢叉、尽力刺去,很高兴,说话滔滔不绝等特点,体现出闰土健康、壮实、活泼、机智等特点。学生通过图像视频与课文相结合,能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从而深入探讨作者写作心理。

4.课堂情境创设

如今国内聋校的语文教材,分为情境语言和报道式语言两大部分。教师在上课时要考虑学生的特殊性,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多重复和使用同义句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多进行发言、朗读和提问。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增加对话内容,创设不同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可根据创设的情境进行调整,对话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以生活中常用到的情景为例,如:与饭店服务员对话、与售货员对话、与医护人员对话、与公交车司机对话等。学生在情境表演中也可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他人,同时学会如何让他人理解自己。

猜你喜欢
聋哑聋校手语
具身德育理念下聋校德育课程建构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聋哑人罪犯服刑期间的心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两个好朋友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奇怪的手语图
发挥交互电子白板优势 打造聋校语文高效课堂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
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