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①

2018-02-24 14:32
现代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训政府

■ 郭 岩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生产与生活中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新成果,使得社会,尤其是企业对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和细化,要求不断提高。这催生了一批高等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高校以为地方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产学研结合为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与普通本科院校和学术型高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高校不但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且要凸显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与行业企业、社会发展的这种密切关系,决定了其培养主体不仅是高校,更要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多方的优势。

一、构建多元制人才培养机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进行职业教育存在着先天性不足,专业(群)设置与社会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脱节,实训场地不足、实训条件落后,“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等问题突出。这些缺陷必须寻求企业提供必要的平台,政府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才能解决。

(二)有利于满足企业的利益诉求

一是满足企业的人才储备需求;二是有利于加快技术革新;三是获得直接的利益。

(三)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执政业绩

促进经济发展、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保持社会稳定等不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有赖于政府发挥协调作用。一方面,政府在人才培养规模、定位等方面进行引导,有利于经济建设方向的稳定和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政府搭建多元合作育人平台,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物力资源,攻克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项难题。

二、多元制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一) 学校主体

1.科学规划办学定位。为此,高校首先要明确办学定位,科学谋划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始终保持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紧密对接,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前瞻规划,提高人才智力支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做好学科和专业建设。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产业发展趋势,设置一批紧缺专业、特色专业或专业群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但学科建设不应被轻视甚至是忽视。学科是专业建设的依托,离开了学科的引领,专业建设就没有了根基,由此培养的学生也很难形成健全的知识体系。因此,要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科建设,在这个大的领域内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建立起宽厚的专业基础,培养出岗位迁移能力。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型高校相比,应用型高校的理论教学需要有鲜明的实践导向,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其如何运用于实际;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工作任务要求,增加应用型课程的比例,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模块。

4.创建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实效,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应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中得到规范和系统的岗位能力训练,从而更多更牢固地掌握规律性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工程思维能力。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一方面要在政策和制度层面做好引导,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关注与本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产业、新业态的涌现与发展,更要掌握企业先进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不断积累和提高解决企业复杂、核心技术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到理论与实践教学及应用技术研究中。另一方面引进和外聘优秀企业高管、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二)行业企业主体

1.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每年对行业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等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形成相关领域的人才状况报告;围绕产业和行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对行业需要的人才数量、层次、规格、类型等进行科学研判和把握,形成行业人才需求报告;对本领域相关从业人员的执业标准、水平评价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反馈体系进行制定和完善,为政府的顶层设计、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规划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参考,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2. 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接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和发展实际,参与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对高校专业的设置和动态调整提出建议,构建与产业结构更为适应的专业及专业群;积极融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推动高校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并注意保持对接的有效性和敏感性,使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更符合产业、行业和企业的需要。

3.共建实验实训场所。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可以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但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则离不开实验实训场所。随着产业升级发展速度的加快,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昂贵,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要为学生提供真实具体的实验实训环境,并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单凭学校的力量已经不可能实现。依托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能够有效弥补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所以,按照共建、共享、共管、共赢的原则,加大实验实训基地共建力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三)政府主体

1.做好顶层设计。以制造业为例,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文件,为制造强国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各省据此出台了地方产业和人才发展规划,比如河南省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

2.搭建产教交流平台。目前产教交流大多仅限于小范围零散联系,由政府统筹的沟通交流机制和大平台尚未有效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教育与产业互动的效果差,不能有效对接。为此,各级政府可以建立产业发展与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产业转型升级、教育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和学校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密切产业和教育之间的关联,构建有利于教育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

3.加强政策和制度创新。公共政策是事业发展的先导,要加强教育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政府必须出台和落实相关政策,将人才培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发挥公共政策的引导作用。

一是给予公办高校更多的支持。二是政府在教育投入和资金支持方面,应充分考虑应用型高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三是引导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但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却普遍存在。为此,政府应加强制度创新,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改革红利,更多地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

三、多元制人才培养机制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各主体要成立专门机构,委派专门人员打造专门的合作平台。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源于不同性质的组织,有天然的不同的利益诉求,合作平台要在实现各自利益诉求的同时实现组织利益,必须加强有效沟通,打破组织壁垒,减少主体间摩擦,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合作成本增加。

二是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多元制人才培养机制中,行业企业融入是基础,政府参与是保障。企业的行为目标是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而教育却是投资可视,但收益具有长期性和内隐性,短期内甚至出现投资大于收益的现象。这需要政府进行适当补助和给予政策支持,化解冲入、协调利益,做好校企合作的助推器和稳定剂。

三是合作模式应因地制宜。多元制人才培养机制有众多表现形式,应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教育水平的不同,选择适合各方的合作育人模式,并随着合作的深入开展不断调整。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训政府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