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新生
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下文统称历城二中),被称为齐鲁大地上崛起的最好的优质高中学校,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一个现实:这不是一所省级、地级市直属高中,而是县区级普通高中。在中国1.3万多所普通高中里,县区级高中超过1万所,这才是老百姓家门口的高中,是中国大多数农村孩子升入高等学校,迈向人生舞台的常规平台。于是,历城二中优质高中建设机制在教育版图上就代表了一种普世价值:如果全国的县区高中办好了,就满足了普通老百姓对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那么,历城二中近20年迅速发展、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呢?
管理出效益,管理的最高层次在于形成体制体系内的文化共识。但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时间、精力,每一位老师的时间、精力都是“稀缺资源”,既要充分利用,又不能完全攫取。好的管理,是让处于这一环境中的每一个人能够懂得“选择与放弃”。在权衡取舍中,效益才开始增进。
之前,历城二中跟绝大多数学校一样,实行以“上层”为“指挥部”、以“中层”管理机构为运作“轴心”、以“基层”松散组织(年级组、教研组)为补充的纵向管理体制,重心偏高,中间环节偏多,一线管理薄弱,运营不畅,缓慢低效。
以一所普通高中连续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作为切入点实施“扁平化管理”,塑造学校持久不变的内在动力,成为历城二中面对的,中国众多普通高中同样面对的重大课题。
以质量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路径探索与框架建设是历城二中教育的逻辑起点,而建立以“勤文化”为支撑的扁平化管理机制,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直接激活教师的精神动力,成为历城二中近20持续超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与管理互用的管理机制创新给出了具有历城二中特色的优质高中发展实践案例。
扁平化管理针对上述问题,加强“顶层”建设,强化决策职能,弱化“中层”管理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基层”的“级部”建设。“上层”设立校长、副校长(专职)两个岗位,其他领导全部下到级部,两名副校长兼任级部主任,与其他领导组建管理团队,在级部主任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级部管理团队办公地点设在级部,靠近师生实施管理。这一管理体制变“纵向”为“扁平”,降低了管理重心,减少了中间环节,整合了管理职能,克服了纵向管理中的多头、分散管理带来的扯皮现象,提高了管理效率,把被旧体制束缚的活力释放出来。
由于管理中间层的压缩,从学生、教师、校长之间建立相互理解的良性互动,“勤文化”在扁平化的管理组织结构中迅速得到响应和发展。
时至今日,每一届教代会上,学校都会以主题倡议的形式,不断丰富和拓展勤文化内涵。每一次对“勤”的反思与解读,都是基于问题的思考,带着问题投入新一轮践行中,全校教职工的认同感不断增强。
每天,班主任都会在早自习前赶到教室,和学生一起早读、开始一天的生活;晚上督促学生休息,核查就寝学生人数,等整个校园全都静下来后才会悄然离开;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休息的时间,很多教师坚守在学校,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不图名、不图利,自愿加班加点地工作,已成为很多老师的自觉行动。“最好的教育是老师把时间最多地用在学生身上”,是历城二中老师对“勤”的对象性理解和行为准则。
历城二中推行扁平化管理体制10余年了,扁平化管理实施“基层”和“级部”建设制,并在奥赛、创客、高考等重大工作中推行项目负责制。这是一种现代管理思想引领下通达平衡、各负其责的管理机制。层级减少,平行幅度增加,这样就让学校组织机构的“光照度”增加,“含氧量”增加,文化传递迅速、直接。
在历城二中,教育的常态是第一天下午考试、测试结束,一个晚上之后,第二天一早,老师就站上讲台讲评试卷。一个晚上,几十份试卷批改完成,分析完成。这就是老师的常规。
文化来自于示范,校长要给学校干部树立一个榜样,学校干部要给教师做榜样,全校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早上7点出门,晚上12点到家”,我在被大家称作“高负荷运转”中享受着“教育不单是说教,更多的是率先垂范”的领导过程。
在历城二中,领导班子成员都是从一线教学、班主任、级部负责人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历练出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加上大家基本来自农村家庭,具有亲和善良、朴实真诚的优秀品质。二中的干部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岗,节假日坚守在学校。可以这样说,干部们是属于历城二中的,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已经注定了他们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校,因为他们的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正能量逐渐增大。
“知常容,容乃公。”正能量转化为教育常态,一所学校的文化就建立起来了。历城二中的“勤文化”开始成为一种共识和常态,“人们都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却鲜有人从改变自己做起”,“从改变自己做起”就是自组织发展。历城二中的“勤文化”从校长开始,到教师,到学生,乃至影响社会。
“勤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辛弃疾“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到学校“人生在勤,志达天下”的校训,有了新的内涵:“领导勤政、教师勤业、学生勤学,全体师生孜孜不倦,教师以勤奋书写教育人生,学生以勤奋汲取教育清泉,学校以勤奋铸就教育伟业”。而“志达天下”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确立的一种学习目标观,为天下苍生而学。是指教师工作中应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为天下育英才,舍我其谁?是指学校管理者应有的管理视界,是为成就人,发展人服务的。校风“勤朴中和、志行高雅”,教风“博学谨业、修己立人”,学风“勤学善思、知礼乐行”都是以“勤”为主线,与“人生在勤”的校训一脉相承,奠定了独特的文化根基。
“勤文化”是历城二中人在自己的教育园地里辛勤种植出来的文明硕果,是内生的文化,是自组织的力量,构成凝聚于每一位老师内心的教育动力。
在历城二中,随着扁平化管理的探索与坚持,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变革与生成不仅成为教师群体行为的积淀,也成为管理者强有力的分工干预与推进。每一位管理者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上下级的概念模糊了,平行级的幅度增加了,“责任田”与“责任田”实现了“田间相连”,平行分工中的合作具有了平等对话的功能。扁平化管理不仅克服了层级结构的臃肿,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使得干部队伍的水平在共同担责中普遍提升,学校管理实现了从“用人工作”到“用工作育人”的转变。
与扁平化管理相配套的重大举措是推行“高三教学岗位选聘制”。双向选择,责权统一。入选者优先评优,优先考核。这一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许多教师把入选高三任教视为一种荣誉,他们勇挑重担,“海量”工作,高强度运作,虽然辛苦,却又为师生认同自己的付出而感到自豪。
学校提出“守土有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明责任、抓细节,重落实、求实效;倡导“管理无空白”“细节决定成败”“管理重心下移——重在落实、落细、落小”的工作理念,做到了在各项工作中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抓不落实之事,查不落实之人”,强化师生员工的责任意识,把整个管理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处。
历城二中很“严格”,在这所学校里几乎少有老师迟到早退、旷工请假,女老师从不染发、着装大方得体;历城二中很“人文”,学校想方设法解决教师居住、子女上学、家属工作等诸多问题,来这里安家的老师很少调走;历城二中很“惜才”,青年教师毕业3—5年后就能在专业上有所建树,找到自我持续发展的空间;历城二中很“公平”,奖勤奖优机制健全,名师、名班主任、教坛新秀、读书人物、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公正公开的评价氛围与长效影响激发了老师潜能。
“勤文化”在扁平化管理的机制中减少了中间环节,迅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2017年,历城二中有3名特殊的学生获得了国际奥赛金牌:第一个学生,妈妈就在农村种田、爸爸外出打工;第二位,父母离异,学校提供住宿等教育条件;第三位,父母是下岗工人,在学校送水。成绩不是一切,但代表的是成绩背后是人人对“责任田”内在的坚守与耕耘,这一经验也是中国上万所县区高中发展的内在规律。“人生在勤,志达天下”的学校核心理念在每一位管理者的“责任田”里生根发芽,促进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质量与口碑共生:历城二中为城乡的学子们提供了高品质的教育资源,成为公认的“造福老百姓的好学校”。2016、2017连续两年,学校以大众投票榜单第一名荣膺山东省“年度最具综合实力高级中学”。《中国教育报》等各大媒体对学校办学成果进行了跟踪报道,每年有五六十个国内外教育考察团到校交流。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队伍建设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在历城二中,好的教育正是来自于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优化升级至今,历城二中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新教师曾一度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勤文化”落地尤其重要。而扁平化管理的良好机制让每个老师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发展。
一是“三个升华”的目标动力:“把职业升华为事业;把事业升华为追求梦想;把谋生升华为奉献。”学校引领教师确定“做一名幸福的教师”的目标,再把目标分解。老师们都有成长计划,尤其是新教师入职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要完成的规定动作、自选动作非常清晰。三至五年期间要求基本理解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实施基于目标、重在培养学科思维的教学,初步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要领;之后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熟练地驾驭教材,能与同伴合作开发校本课程,熟练实施基于目标、重在培养学科思维的建设;继而基本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要领,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开展校本研究,能写教学论文和研究报告。
二是“三大工程”的行为动力:历城二中“青蓝工程”“读书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已经坚持多年。我们知道,任何的科研举措都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2012年,毕业于非师范类大学的张治薇老师来到历城二中任政治学科教师。学校安排省特级教师朱晓刚老师收她为徒。“师傅”言传身教,“徒弟”勤奋好学。仅两年后,张老师便在历城区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学校每学年第一个月都会启动新一届“青蓝工程”,每学年都有近150位教师结为师徒。年终,学校教研考核,徒弟的成绩会计入师傅的教研成绩中。“青蓝工程”将新教师的活力和老教师的经验融合互补,促进了教师团队的整体提升。
从2010年开始,历城二中深入实施“读书工程”,全面推进读书活动,每年在教师中评选“年度读书人物”,并组织“读书·成长”主题读书心得演讲等活动。2016年,历城二中被评为历城区教育系统“推动读书先进集体”。2017年“世界读书日”,蒋建青、任根应老师一家获评“书香飘万家”全国优秀家庭,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规模盛大的颁奖典礼和“2017全民阅读启动仪式”。
“名师培养工程”是二中教师培养的又一“利器”。学校每两年评选一届“二中名师”和“二中名班主任”。同时,学校还把评选十佳青年教师、教坛新秀、学校杰出贡献教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作为常规举措。优秀教师的事迹成为学校网站和微信平台的重要内容。
三是“四个平台”的展示动力:学校通过设立四个平台——校级研讨课(二中讲堂)、校刊校报、电子备课网络教研和集体备课,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学校是济南市首家进行电子备课、网络教研的学校,完备的资源库成为广大教师提升业务的有效平台。学校还大力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思考力和研究力,每年参与研究的教师超过三分之一。在学校提供的强大的保障力和推动力下,教师的潜能得以挖掘,能力得以提升。引领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高月锋”,打造精致课堂的“张宇”,爱生如子的“王宴明”,有数学绝招的“张治国”,心随舞动的“赵立秋”等青年教师就是实现“跨越”的优秀代表。
四是“多措并举”的开放动力:历城二中新的动力转化机制体现在学校开放空间、时间,让老师全时空对接国内外最前沿的教育理论,触摸国内外最专业的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聘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家名家到学校为老师们作报告、讲课、听评课,魏书生等专家学者都曾来学校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过;承办了全国生物奥赛、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全省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等,每项活动的成功举办都提升了学校品位和师生的荣誉感、自豪感。
历城二中教育理念中牢固树立了不折腾、不妄为的思想,将学校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生素质上,“学生好才是学校的特色”。这在中国千百万学校特色发展中具有了“独树一帜”的价值。
在来历城二中之前,学生一定是先理发、去掉身上的饰物,一定是把手机放在家中,穿上统一的校服;学校内外,学生听到国歌声自动起立、行注目礼。整个学校文化呈现出正能量、正选择、正偏好,所以,才有持续不断的正效应。
一是“勤文化”这一核心价值观融入了学生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中。文化是教育学生的吗?不完全是!在历城二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是学生所提供的,是学生的表现而产生的。历城二中“勤文化”所凝聚的智慧怎样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呢?策略沿用扁平化管理的思维,人人都是文化的主人,从而实现了每一个学生对“正偏好”的理解、接受和向往,校园内充满“人生在勤,志达天下”的正气,而这种正气正是每天行走在校园里的学生所提供的。德育并不需要总是提新口号,更需要持之以恒地磨炼,日复一日地坚守,“厚德、励志、博学、成才”为学校的德育活动主题,从3月到12月,每月又有一个小主题,每年依次循环,活动形成常规。
二是“科技创新教育、陶艺教育、艺术体育教育”三张特色教育名片呈现出来了。历城二中在探索实践中高标准建造了科技馆、陶艺馆、艺术楼、体育馆,配备专业教师,相继开发了《开启创造智慧》等校本教材。与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报告团合作,每两周老科学家到校为学生作科普报告,打造了舞蹈、器乐、合唱、排球、毽球等精品社团。学生创意超过50万份,其中有近4000项获国家专利,师生先后获得各级奖励700余项。师生共同创作的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陶艺作品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靓丽景观。舞蹈队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两个原创舞蹈作品分获“泰山文艺奖”和“泉城文艺奖”,学校器乐队、合唱队、毽球队、排球队在全国、省、市比赛中崭露头角。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赵帅同学向灾区小朋友捐赠了1000件多功能雨衣书包,成为大家热捧的“爱心明星”。有5位同学的发明专利被企业相中,其中“防爆轮胎”专利被滕州一家轮胎厂使用。
三是“学会做人”的成人教育成为最具特色的教育系统。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成人礼仪式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最有仪式感的活动。在冠礼环节,家长们为自己的孩子加冠,寄予期望,赋予力量;同学们拥抱父母,鞠躬拜谢,感恩父母养育。老师和家长会为孩子们赠送《宪法》、佩戴纪念章。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秘鲁共和国驻华大使卡普纳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沉简,著名小品演员邵峰和来自媒体的各界人士都通过视频短片为同学们表示祝贺。当家长与学生手牵手走上“成人路”,走过 “成人门”,走过“状元门”,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洗礼与震撼,与会家长也获得了巨大的欣慰与感动。
四是“普惠创客”教育实现了理论探索与实践策略的双向建构。人工智能、云计算,信息化、数字化正在促进教育转型,高中教师面临新一轮内在办学体制与机制创新的重任。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具备应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普惠创客教育体系”已经在学校坚持近10年。现在,借助学校迁址、软硬件条件大幅度更新提高的契机,在新校区,“科创”这个关键词的功能与价值将在这所校园得到诠释:与微软、时代智囊等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的科创大楼,整合微软、惠普、华为、科大讯飞等国内外一流创客教育资源,汇集国际最前沿的软件、电子、机械等科学技术,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教授等一流专家团队参与。整所校园将继2008年学校推广科技创新教育后掀起新一轮“头脑风暴”,新技术、科创大咖、机器人等等国内乃至国际前沿的事物、人物都将让学生脑洞大开,人人普惠的创客教育为学生支撑一个更理想的未来。
五是“梦想的力量”成为学生“勤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开放学生更大的学习平台,与高校联手,开启合作办学新模式,先后与北大、清华、中科大、山大、山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进一步引入更多先进教育资源,积极探索资源共享的开放机制,实现借力发展,全力提升,让学生享受到高校优良的实验室资源、先进的科研平台,聆听科研专家的引领指导。
“勤文化”下的优质高中扁平化管理给出了高中学校特色发展、持续发展的二中答案。历城二中的领导和老师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看到了未来发展的两大新的问题和课题:
一是坚守,这就是研究的新问题。如何坚守教育的内在规律?如何让学校的管理机制与人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如何形成“自领导”的文化氛围?保持足够的理性和韧性,让坚守成为一种新的思维导向和新的力量,任重而道远。
二是创新,这就是发展的新问题。如何以示范性、领航性学校的文化与管理机制对接教育的未来发展?如何面对文化复兴的国家、民族未来,构建起具有领先地位的高中发展综合范式,让文化与管理不断产出效益和标准?这是价值性的问题。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2018年将成为历城二中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年暑假,学校将整体搬迁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唐冶新区。新校区规划用地388亩,总建筑面积约30.17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是集小、初、高中于一体的寄宿制校区。学校积极探索“教育集团+优质学区”,构建1+N抱团发展、集成创新的新格局,实现学区内家长更高的“获得感”,把唐冶新区打造成全市的教育高地,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老百姓的孩子享受高品质的教育,从而打造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样态。
展望未来,历城二中给出了回答:
教育是“不易”的,历城二中在坚守“勤文化”的教育规律;
教育是“变易”的,历城二中以特色发展担当教育的大任;
教育是“简易”的,历城二中扁平化管理正在供给教育新动力。
一所学校的探索,一个案例的解读,会伴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产生更深远的价值。新的历城二中,新的征程,就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