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柱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棣州希贤学校)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因为数学课程比较抽象,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对数学这种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学科没有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法能够通过设定具体教学情境的方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当前的教学效率。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是其关键,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为了使创设的问题情境更加有效,我们应当坚持一些原则:首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应当是针对某一问题的,围绕这一情境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探究、分析和思考,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如果问题情境设置得过于宽泛则起不到这种作用。其次,问题情境的设置应当具有趣味性,设置问题情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问题情境足够有趣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当注意坚持趣味性的原则。最后,问题情境的设置还应当具有层次性,这里的层次性是指设置的问题情境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一个知识点转移到另一个知识点,避免在实现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出现学生走神的现象,更好地发挥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应当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这三个原则相辅相成,适当结合才能让创设的问题情境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主体,教师对问题情境的认识直接影响着问题情境的效果。创设问题情境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教师要正确认识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情境的有效性。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当坚持问题情境为教学服务的原则,不要出现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的现象,为了课堂形式而创设所谓的问题情境,导致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出现两张皮的情况,不利于教学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学生的融入能够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理解问题和掌握知识。所以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仅要结合教材和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的范围比较窄,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例如当我们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在超市买东西的情境,然后在这个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个橡皮2元,一个笔记本8元,今天超市有优惠,满10元减2元,那么老师买一个橡皮和一个笔记本要多少钱?”这些内容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能够将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投入,效率也会更高。
教学活动是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几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发不同图形的卡片,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等,教师可以说:“下面大家听老师的描述,觉得老师描述的是你手中拿的图形的话就把它举起来让老师看到。”然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描述三角形或者圆形的特征,通过这种在教学活动中设置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需要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当中才更容易发挥问题情境的效果,为此我们应当进行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当以鼓励为主,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参与到教学情境当中来,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其次,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要主动与学生互动,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尤其要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状况。最后,教师还应当采取表演或者讲故事的形式来调动课堂的氛围,小学生充满了表演的欲望,在课堂上让他们通过表演的方式能够有效活跃课堂的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这种问题情境能够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生动化,从而实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和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当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我们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为此我们应当采取各种方式提高问题情境设置的有效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当前的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奇.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
[2]汪天玉.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