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逐渐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使得各级课程建设朝综合化、主体化趋势发展,充分发挥各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利用和开发地区资源。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会有差别的,可能是拥有资源的量的差别,也可能是资源种类的差别。各学校应认真分析自己的特点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1]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很大程度上依托校本教材,金鸡乡是吕凯故里、永子之乡、陶器之乡,还是红色革命之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出金鸡特有的文明。所以,课题组成员结合所在学校隆阳区金鸡中学的乡情、校园文化,开展基于金鸡区域特色的 “农耕文化进校园”的研究——《传承金鸡文明,发扬农耕文化》,编撰了三年的校本课程《历史文化名村——金鸡》。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金鸡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文化。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灿若群星,独领风骚,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去保护和挖掘整理,若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必然对其文化事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历史虽然不可能重复,但历史是一面镜子,在本研究所收集的人物事件中,不难找到一些有借鉴作用的东西。在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身上,他们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至今仍有一定教育意义。隆阳区于2016年在全区学校推广田园教育,学习本乡文化,这也是耕值田园教育的一种方式。德育要从小处落脚,细处落实,结合本乡特色进行德育,让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爱社会的愿望才能落到实处。
1.组织人员编写校本课程,将本土文化融入教材之中。第一,文献资料充足,利于课程编写的有序开展。金鸡乡政府编写的《<隆阳区志>金鸡乡 (资料)》(2005年版)为此次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丰富、有力的文字资料。参考2016年4月金鸡乡政府主办的《金鸡 “韵美凤仪”主题系列故事》,组织人员进一步调查研究,尽量做到事例真实、内容丰富,从多方位、多角度来展示金鸡乡的区域文化。
第二,广大师生积极踊跃参与,保证课程编写的顺利进行。很多师生主动参与调查,并将所得收获反馈给课题研究组。例如,某教师本身就是在金鸡乡土生土长的,她主动要求参加调查。当她明白需要调查的对象时,笑呵呵地说道:这些人她都认识,只要将调查的内容大体告知给她就行了。她还约了一个口才较好的伙伴一起去调查,反馈的信息较为全面,图片、音频应有尽有。其他学生也不示弱,利用周末时间到风景点游玩,将风景点的魅力拍下来,精心挑选了一些漂亮的图片,经常询问负责教材编写的老师:“我拍的美吗?是不是可以选用在校本教材上?”
第三,成员间协调合作,确保课程编写的规范。开展本课题研究以来,学校每年的8月份都要印刷当年编写好的校本课程。编写组成员分工合作,无论是内容的选择、版式的安排,还是封面设计,都是经过多次讨论修改的。这些既要合乎校本教材编写的规范,同时还要有本乡的特色。如2016年版的封面用的是金鸡古戏台的图片,2017年版的封面则用了乡政府提供的金鸡乡的全景图。
2.充分利用好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乡土文化教育。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七年级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教学,并由专职教师来进行教学。为了传承永子之乡的文化,七年级每周还有一节围棋课,负责教学的教师是荣获市级围棋比赛奖项的教师。
3.创造适宜的农耕文化教学氛围,感受乡土农耕文化的魅力所在。第一,实地参观,亲身体验。例如,某班主任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徒步到永子文化园参观。在这次参观活动中,永子文化园的解说员详细介绍了有关 “弈”的知识,接着对永子原材料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把制作流程,相关传说、故事娓娓道来。解说员把学生带进展厅,利用大屏幕,播放了《国宝档案》栏目中有关永子部分的介绍视频。学生听得仔细,看得留恋,发自内心地为发源于金鸡本乡的永子的精湛技艺点赞。园区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学生在园区参观、观看视频等,真实的体验 “动与静” “黑与白” “得与失”等感受,体会“君之心事,天青白,不可使人不知;群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的境界,升华了思想情操。
第二,主题教育活动,品味深刻内涵。金鸡乡是孕育保山红色武装的摇篮,在1999年被评定为省级革命老区,是隆阳区乃至保山市唯一的革命老区,“红色金鸡”也成为保山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金鸡是红色革命之乡, “4·15”武装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发动群众夺取反动政府武装,建立人民武装和人民政权的光辉事件。它打破了保山黎明前的黑暗,拉开了解放保山和滇西的序幕,直接推动保山走上明媚灿烂的阳光大道。学校每年清明节期间都会开展 “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德育活动。瞻仰烈士纪念碑、给烈士敬献鲜花、听先烈的先进事迹、扫墓等,学习先烈们的革命传统精神。这些革命传统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鼓舞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奋发图强,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巨大动力,其精神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第三、组织开展农耕文化知识讲座、竞赛、歌舞演出等活动,培育学生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师生硬笔书法比赛;围棋博弈列为冬运会的固定比赛项目;青年节、元旦节文艺演出会都要求有表现金鸡乡特色的节目。2015年学校利用每周四第一节晚自习的时间开展《传统文化》讲座,主讲人员为校内部分优秀教师,各班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把师生的讲稿归纳整理,组织人员编写成校内刊物——《传统文化讲座精选》。
1.带动本乡小学的校本课程研究开发。2016年,笔者所任教的乡中心小学借鉴《历史文化名村——金鸡》一书,编写出他们自己的校本课程。各村小学还根据自己本村的特色开展特色教育,例如,育德小学的土陶课、围棋课,东方小学的彩陶课。
2.带动校内教师区级微课题的研究。2017年,笔者同事的区级微课题《乡土资源彩陶融入中学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被列为区级课题。
综上所述,校本教材的突出特征是 “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学校”的 “校本性”,这是校本教材不同于国家教材、地方教材的根本特征。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取向,实质上就是这种 “校本性”在校本课程上的反映。[2]研究组通过对金鸡区域特色的 “农耕文化进校园”的研究,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转变了学校的教学方式,推动了学校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