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靖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安西路小学)
情境创设是为了迎合小学的天性和心理需要,在教学中根据相关的内容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带动下,学生会放下心理压力,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有效的情境创设成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经常被采用的新兴教学方法。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在具体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好地运用新课改背景下衍生出的这种新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本人,在此谈几点自己在有效情境创设方面的尝试,为大家提供参考。
小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好玩,老师很难做到让他们在一堂课上一直专心听讲、认真学习。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效的办法就是符合他们天性,创设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游戏,作为小学生娱乐和学习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游戏情境,无疑对小学生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一来能营造气氛,使课堂充满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能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意识,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去。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首先可以在课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课文。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根据课文中出现的小蝌蚪、乌龟、鲤鱼、青蛙妈妈等不同角色,绘制图本或制作相关的动物头像,再根据课文内容排练出相关的情景剧。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和对课文中角色的掌握,抽小组上台表演等等。在这样的游戏情境教学中,不但让学生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任何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必将用于生活的,语文知识也不例外。为了增加小学语文的生活性,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感受生活中无时不在的语文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老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活,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我就利用课文中关于“闰土”的童年趣事,突出“我”和“闰土”的友谊,还有文中的“我”对闰土深切的怀念等生活片段、细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这些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过实物、照片,用幻灯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吹泡泡、琉璃珠、《哆啦A梦》、陀螺、四驱车”等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物件和游戏道具,一边讲解这些物件的玩法,一边借助语文,营造气氛,问学生:“你们应该见过这些东西吧?玩过吗?小时候最喜欢和谁一起玩这些东西呢?”紧紧围绕课文,运用这样的与童年有关的游戏情境,无形中拉近了教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距离感,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回忆,突出“友谊”,增强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21世纪,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成了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用集声音、视频、色彩、图形等于一体的呈现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教材知识的可视度,化解知识难度,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能抓住重点,理解难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效率。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揠苗助长》这则有趣的寓言故事时,因为故事背景比较遥远,对学生的理解肯定会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就可以结合内容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真实、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以,对于这类课文,老师一定要在上课前认真备课,仔细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借助网络查阅、下载相关的教学素材,比如,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等,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将寓言故事融入动画情境,增加学生的趣味性、直观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之,课堂是教与学的主要平台,老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采用一些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化解教学难度、知识难度,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有效理解,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力敏.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100.
[2]李守才,马圣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