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古代书院的重德传统

2018-02-24 13:07黎文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士子书院陕西

黎文丽

中国古代书院产生于唐代,陕西因地处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书院教育得到较好的发展。随着经济和文化重心的转移,南方书院不断拓展并得到大发展,陕西书院建设渐渐落后于教育发达省份。有关陕西古代书院的资料零散且不完整,目前的研究也往往集中在关中书院等著名书院而忽略其他,使得陕西书院在学术思想、文化传播、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与作用未能得到深入探讨和研究。书院为中国文化、教育、学术、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伦常观念、学风士气、民俗民风的养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重新研究和挖掘书院制度和教育思想,对于当今教育发展仍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一种传统形式,是士子讲学修业的场所,也开展藏书、读书、教书、会讲、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书院教育注重对士子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书院祭祀、环境熏陶、教育教学等方面对士子进行道德教育,力求培养出品德高尚、谦虚知礼、学养深厚的国家之栋梁、乡里之贤才。

1 书院祭祀注重道德传承

周代的官学中,就有释奠先圣先师的礼仪,《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学校祭祀孔子,自汉明帝始。《后汉书·礼仪志》载:“永平二年,养三老五更于辟雍;郡、县行乡饮酒礼于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1]3108汉唐以后,奉孔子为至圣先师。立学必释奠于至圣先师,故国子监、郡县学通祀孔子,并以诸贤配之,而大儒名宦则各祀于其上。范紫东《学宫》载:“清以前童生进学,教官导之,入礼门,由义路谒至圣先师,行释奠礼;游泮池之水,挹采芹之风……历代于仲春、仲秋上丁之日,官师入庙,行释奠礼,名曰丁祭。”[2]352

祭祀是书院的标志性特征,被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之一。[3]47陕西书院祭祀类同于官学,通祀孔子以诸贤配之,释奠之期一般为春秋仲月。《凤翔府志》载,元天历二年(1329)赐“凤翔岐阳书院”额,仍命设学官,有春秋释奠,如孔子庙仪。欧阳圭斋《赵氏建学记》记载居善书院有春秋祭祀。鲁斋书院在夫子燕居殿祭祀孔子,许衡、张载合祠。程文海《鲁斋书院记》:“前为夫子燕居之殿,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侑坐;后为讲堂,左右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斋。以张子厚先生昔讲道于横渠,乃为室东偏,合张、许二先生而祠之。”[4]396光绪《三原县志》卷四学古书院条记载元延祐七年(1320)在城西北隅创建书院,奉宣圣及颜、曾、思、孟四贤像于内祭祀。

除了对先圣、先师进行祭祀,陕西书院在祭祀对象上也体现出一定的地方文化特色,如书院的著名学者、为书院发展作过贡献的师儒及乡贤等,也成为书院的祭祀对象。眉县横渠书院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关学领袖张载曾在此讲学。张载是关中理学的创始人,他讲学著书,躬行礼教,使以礼教人成为关中地区的传统学风。张载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影响深远,后世士子纷纷以此为座右铭,立志向学,勤勉不息,希望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社会责任,达到自我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明孝宗弘治时期修建了张子祠及墓地,并增建祭奠设施用于春秋致祭,设专人管理祭祀。明世宗嘉靖初年,进士出身的吕柟和状元康海专程前往横渠拜谒张子祠。张载曾在武功讲学,故武功绿野书院也是前为堂、祠祭祀张载,后面建讲堂、学舍进行教学。吕柟《绿野书院谒横渠先生祠》写道:“二月入武功,载谒横渠祠。”[5]865康海也写有《同吕泾野谒横渠祠》一诗。康引叔也有《修绿野书院释奠横渠先生》诗记载绿野书院祭祀张载的情况。张载的学说和思想在陕西影响深远,李东阳《正学书院记》有:“横渠之学,实得之二程,于是主程及张,以及于许、吕、杨,以下各以类配。是虽复鲁斋之旧,而实崇祀先贤,表彰正道。”[2]148即正学书院祭祀对象以程颢、张载为主,许衡、吕大均、杨恭懿等大儒类配。岐阳书院“祀周之三公,以横渠配,东西为庑各六楹,祀名宦乡贤”。[2]159

嘉岭山书院塑范公像祭祀范仲淹。范仲淹镇守延州(今陕西延安)时广布德政、大兴学风,深得民心,因而当地士民为其塑像以缅怀这位大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士子以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为己任。明道书院将程颢像迁至书院供奉。程颢,人称“明道先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担任鄠县主簿,政绩卓著,鄠县(今陕西西安市鄠邑区)民众为之设专祠祀之,岁久剥残,遂迁至书院祭祀以示崇敬。

书院也对地方文化作出贡献的地方官进行祭祀。咸丰三年(1853),佛坪厅同知李梦愚创建迎秀书院,培养了很多士子。后李梦愚卒于官,士民奉祀书院,以志感慕。光绪六年(1880),南郑县令罗骧创办天台书院,还为中梁书院建设筹款。罗骧逝后也被奉祀于天台书院。

复杂而有秩序的祭祀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生动可感的道德教育形式。祭祀过程中,士子通过庄重严肃的礼仪不断加深儒家文化的认知和归属感;祭祀典礼时,士子可以瞻仰先贤,入其堂俨若见其人,见贤思齐,反躬自省,体会尊师重道、崇贤尚礼的涵义;祭祀对象从先圣—师儒—乡贤的过渡,从人格完美的圣人到具体熟悉的师长乡贤,会对士子产生激励作用,鼓舞他们以身边的师长为榜样,不断自我完善,努力成为贤者、学者,以达到内圣的境地。

2 书院建筑布局营造重德氛围

陕西书院选址一般都在宁静雅致、风景优美的场所,书院建筑在整体布局上也体现了儒家德育重“礼”的思想:以中为尊,力求中轴对称,通过轴线层次序列,表现出尊卑有序、内外有别、主次分明、井然有序的特点。

关中书院是明清时期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西北四大书院之冠。书院设置全面、布局规整,其景观设计具有典型性。其他书院也有自己的特点。陕南的汉南书院也很规整,从岳礼《汉南书院记》等文献记载可知,汉南书院中轴线上的建筑布局从前往后为大门、二门、讲堂、藏书楼、文昌祠和魁星阁,两侧配有斋舍和仓房等。[6]35藏书楼是书院教学和藏书的地方,在中轴线上可以起到“压轴”的作用。文昌祠和魁星阁是书院进行德育与祭祀的场所。此外,汉南书院内建有莲池,池中游鱼往来,池上有桥可行,周匝竹木环绕,四面回廊曲折,是读书为学的好去处。书院也往往因地而名,如明代陕北嘉岭山书院即因范仲淹曾屯兵于嘉岭山而得名。书院有大成殿、两庑、明伦堂、四斋以及馔、堂、仓、厫、神厨、号、房,正堂塑有范仲淹像,另有三间为会讲堂。

陕西书院不仅从建筑外观上体现儒家道德传统,而且书院内部布局和装饰也处处体现儒家的礼乐思想。宏道书院外为缭垣门,内有宏道堂、考经堂、春光亭,东西建学舍。考经堂之东有清风轩,西为明月庵;堂稍后东北隅是清峪草堂,西北隅为嵯峨山房,草堂前有洗砚池“云沼”。仰高门内种有梓树,象征着培育英才;中立门内栽有松柏,有期待栋梁之意。院内花木葱郁,门额题名讲究,整个书院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书院内各处厅堂门上一般都有楹联,楹联不仅有修饰美化书院建筑的作用,而且是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楹联有的宣扬办学思想,有的追本溯源,或是言志抒怀,或是倡导学风,大多含有正本清源、教化明义、鼓励进学的意味,尽显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独特魅力。

如景贤书院讲堂楹联:

吾学以三千年周孔为宗,尽孝竭忠,是名教完人,方不愧读书种子;今时则九万里纵横之会,言庞事杂,要放开眼界,尤必须立定脚根。[2]212

此楹联意在说明读书要奉周孔之学为尊,学习时要放开眼界,更要立定读书做人的根本。书院在教育中最重视的是士子的品德修养,其次才是文章学问。

沔县书院落成,知县徐兆南撰联:

在此七十万里中,稽古通今,莫使人讥无是国;趁兹二百余年后,卧薪尝胆,誓同共戴有头天。[7]515

此联勉励士子学习知识要博古通今,刻苦努力,不但要成为饱学之士,而且要成为有用的国之栋梁。

醴泉嵕南书院有顾曾烜撰联:

峰聚曰嵕,须知为学本为山,平地增高,进取相期吾往也;甘泉如醴,要识作人如作酒,春风关暖,退休惟恐或寒之。

此联以九嵕山、醴泉作比,鼓励士子要学会刻苦读书、谦和做人。

此外,书院匾额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关中书院是陕西书院的翘楚,乾隆二十一年(1756)御赐书院“秦川浴德”匾额。这既是对关中书院文化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就学士子的莫大鼓励。榆阳书院是陕北著名的书院,最初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后来废弃。清代几次进行修缮,同治十一年(1872)延榆绥总兵刘厚基在榆林兴办书院,陕甘总督左宗棠特地给书院捐金二百两,并书“北学其先”大匾悬挂于书院讲堂门额。这些楹联和匾额都蕴含着儒家伦理道德和人生哲理,能激发士子刻苦攻读,不断自省和完善自我。

3 书院办学宗旨重视道德教化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说明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古代的大儒无不在孜孜以求更高的道德境界,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并期望达到圣人境地,“君子尚德”蔚然成风。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书院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就居于首要位置,书院办学宗旨在于修德、明道,成就栋梁。道德为上,功名次之,富贵尤下焉。

培养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书院教育的首要原则。清代罗文思《创建商山书院记》有“君子进德修业,孳孳不息,务实胜也”。[2]225李东阳《正学书院记》“夫所谓正学者,圣贤之学也。其理,仁义礼智;其伦,父子、兄弟、夫妇、长幼、朋友”[2]149也说明圣贤之学的重要性。关中书院取名“关中”,讲堂取名“允执”,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关中书院记》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2]162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理念,也是关中书院得名缘由。关中地区是理学之邦,“中”的理念是儒者安身立命的准则,也是他们所追求的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书院的师长通过传授圣贤之道、人伦之理,希望士子能够弘扬德性,精通事理,达到圣贤人格的教育目标。[8]

明道是书院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清代舒其绅《明道书院记》有:“道之不明,士习日非,风俗因之以敝,士子顾名思义,志切景行,务以不诡于道者,绍大儒之绝学,斯无负盛世兴贤育才之至意。”[2]184明代徐崇德《嘉岭山书院记》记载书院创建目的是“将以明斯道也。而道日益明,达则见于事功,穷则不失其所守,斯不负王公之所教,与今日之所学矣”。[2]158义川书院则强调“义”之要点:“非义无以为士,亦非义不足为学,其维审夫取舍则义,博学强记则义,修明孝悌、敦尚廉耻则义,执德修道、力行不倦则义,遵下学之轨而究上达之用则义。执养正之要,而崇作圣之基也乎!”[2]223

崇实学是陕西书院发展到后期倡导的重要理念,在教授传统经史之外,更注重实学。清代后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一些进步人士开始思考通过何种道路来挽救中国的问题,崇实学就成为教育有用之才的一种方式。如刘古愚主讲味经书院期间,不仅教授四书五经、《五礼通考》等传统知识,还刊刻《梅氏筹算》《平三角举要》等多种科技类书籍供学生学习;他修建通儒台、制晷仪观测天象,鼓励学生参与地图测绘;他讲求西方新学,创建“时务斋”研讨国内外大事。刘古愚力主维新,使味经书院成为近代少有的讲时务、重西学、开新风的书院。在这一思潮影响下,陕西其他书院也出现新气象。如《下邽景贤书院重修记》载:“博古者尤须通今,论人者必先知己。……后来之秀,傥能力求实学,闳通中外,同明相照,同气相求,倡而为风,效而成俗,十年二十年后,人才蔚起,能人之所能,并能人所不能。”[2]214《创建凤鸣书院记》也有“书院之设岂第为科名计哉!将使士气蒸蒸日上,人才辈出,可以为国家桢干之才,可以为风俗人心之表”。[2]181从这些书院资料来看,书院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既具有崇高人格,又具有经世纬国之才的国之栋梁。崇实学、培养博古通今的有用之才是书院的目标,也是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期望。

四 书院学规学约加强道德约束

陕西书院教学管理一般以白鹿洞规条为教规,或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订相应规条。学规、学约总结了书院办学者的教学经验,从修身、立志、处事、待物等方面引导学生,也融入地方文化特色,有些学规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很有借鉴意义。

兴安州(今陕西安康市)文峰书院以白鹿洞规条为教规,仿“分年读书法”安排课程,使贯通乎经史。清嘉庆十七年(1812),汉中府知府严如熤、南郑知县杨大垣等重修汉南书院后订立《汉南书院规条》。[9]卷38在道德修养方面,要求诸生立大志、重品行;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克服傲慢,有过必改,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息忿争而存仁恕。《丰登书院条例十则》强调“端学品。在学文的同时,要学做人。大抵学者需要立志做正人”。[2]439

蒲城尧山书院“录陈中丞江西课士十则,揭于四壁。……朔望试其文甲乙之,口讲指画,一以念庵先生教士为法”。[2]178江西课士十则也就是《宏谋十约》,是清朝硕儒、时任江西巡抚的陈宏谋于乾隆七年(1736)为江西豫章书院所制的学约,包含立志向、明义利、立诚敬、敦实行、培仁心等十项守则。豫章书院在清中叶发展到顶峰,成为当时全国闻名遐迩的大型书院之一,其规章制度、教学方式也逐渐被其他地区书院所采用和推广。商南的青山书院也采用豫章书院学约。念庵先生即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明代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江西吉水县谷村)人,王阳明学派的重要继承者和开拓者。陈宏谋是清代的理学名臣,历任江西、陕西等多省巡抚和陕甘、两广、两江、湖广等地总督,他在陕期间重教兴学,也就将江西课士十则推广到陕西。

宏道书院的管理较为严格,王承裕为书院立有学规二十条,明德、学道居于首位。同治十二年(1873),陕西布政使谭钟麟订立《书院课程五则》,规定“诸生各置一簿,每日晨起午前专治所业经史时务,午后温习性理四书及他经,灯下再将所治推求归于至当。师长亦置课簿,分别具载”。[9]卷36李颙《关中书院会约》有“先辈开讲,恐学者乍到气浮,必令先斋戒三日,习礼成而后听讲,先端坐观心,不遽与言”,对讲会的日常礼仪规范做出具体规定。刘古愚为味经书院“时务斋”制定了厉耻、习勤、求实、观时、广识、乐群六条学规,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综上,陕西书院不仅从选址、建筑等外在条件上构筑符合道德标准的环境,而且从人文建设方面注重营造书院的道德氛围。士子们在此可以游学于诗书之林,涵养于礼乐之圃。道德教育作为书院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志存高远、德才兼备的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陕西书院创办以来,许多德学皆优的士子相继来此深造,不论他们后来入仕为官或回乡讲学,都使儒家的文化和学统不断传承。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德泽乡里,为社会树立了修身养性的表率,对地方文化传播、民风民俗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猜你喜欢
士子书院陕西
赶考步履不停
朵云书院黄岩店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良知”的颜色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白鹿洞书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