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方言正反问句探究

2018-02-24 13:07何丹妮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气句式普通话

何丹妮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大多以陈述句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语法学家的研究对象大多以陈述句为主。但疑问句在句法形式上有不同于陈述句的特殊形式,在思维和语用交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价值,所以近些年来成为语法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1]序朱德熙认为正反问句其实只是选择问句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把谓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在一起作为问句选择的项目,有时候也称为反复问句。答话者一般会选择其中的一项进行回答,但是有时候也会采取不确定的态度来回答。这种问句常常用语气助词“呢”“啊”等来进行提问。[2]203长久以来,学界对疑问句的分类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研究角度不同、研究方法不同、侧重点不同都会影响到疑问句的分类。本文采用黄伯荣、廖序东的分类方法,将疑问句分为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和正反问四类。[3]106在此,我们主要讨论正反问一类。

本文主要以麟游方言的正反问句为探讨对象,较为详细地论述麟游方言中正反问句的特殊用法。麟游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部,因隋义宁元年(617)有麒麟游观而得名,地处116°23'17''E、39°54'27''N。东临乾县、永寿,西接千阳、凤翔,南与扶风、岐山毗邻,北和彬县、甘肃灵台接壤。麟游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西府方言。目前对麟游方言的研究还有很大的不足,可以看到的专门论述麟游方言语言现象的论文只有1篇,着重于对麟游方言语音的描写,通过描写麟游方言音韵特点和同音字汇,较为详尽地揭示了麟游方言音系的面貌,指出了麟游方言“浊母多送气”“知系字三分”等不同于关中方言的音韵特征。[4]但有一些方言学者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思路和珍贵的资料。如孙立新在《关中方言略说》语法特征中认为,关中方言相对于北京话的“V不V”式反复问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以“去不去”为例:去不去?西安/去不?三原/去呀不?凤翔/去阿不?宝鸡/去哩么不去?华县。这种反复问句在旬邑等地的肯定式回答是“V哩”,否定式回答是“不有”。如“去哩不?/看哩不?/寻哩不?/尝哩不?”。[5]之后孙先生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细描写,通过与普通话“他来不来?”以及答句的比较、咸阳一带的“在家不在?”等反复问句和西安城区的“手机卖不?”类句式的研究,举例说明了关中方言反复问句的基本特征。[6]908-912邢向东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否定词出发进行分类,将陕北晋语的反复问句分为两类:否定词为“不”的反复问句和否定词为“没”的反复问句。研究得出了否定词不同,反复问句的意义、内容和形式也存在一系列的差异的结论。[7]孙立新认为关中方言反复问句类型与陕北晋语以及河南、山西、甘肃等地有许多的一致性。[6]912闫慧在《宝鸡方言语法初探》特殊句式中列举了宝鸡话中的几种反复问句表达式:V阿不/V哩不;没/不V吗V咧/哩;V咧/了没;得V;有哩吗没有。[8]通过调查发现,麟游方言正反问句除了具有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几种句型之外,还有“V啊不?/V呀不?/V呢不?”“不V吗V呢?/没V吗V了?”“V咧没?”“得V?”“有呢吗没有?”这几种变式。本文将从结构类型学、功能语法学等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考察,并且探求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答语,以期能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V啊不?/V呀不?/V呢不?

这种格式是普通话中最常用的正反问句“V不V?”的变式,是将“不”置后,然后在中间加上了语气词“啊”“呀”“呢”。现代汉语中是直接把谓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在一起作为选择项目。处于这种形式中的谓语一般都比较简单,在它的后面可以加宾语,也可以不加宾语。可以充当“V”成分的大多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当V是动词的时候,这三种句式都成立,它的肯定回答一般是“V啊/V呀/V呢”,否定回答一般是“不V”;当充当“V”成分的是形容词的时候,只有“V啊不?”和“V呀不?”成立,而不能说“V呢不?”,它的肯定回答一般是“V着呢”、“V”或者直接点头示意,否定回答一般是“不V”。例如:

(1)你走啊/呀/呢不?

(2)你吃饭啊/呀/呢不?

(3)今晚的电影你看啊/呀/呢不?

(4)时间差不多了,房间你打扫啊/呀/呢不?

(5)A:你说我衣服好看啊/呀不?

B:*你说我衣服好看呢不?①句子前面加“*”表示句子不成立。

(6)A:你看那个女生漂亮啊/呀不?

B:*你看那个女生漂亮呢不?

该结构中的“V”是动词的时候,这三个句式都可以成立,如例(1)—(4)的“走、吃、看、打扫”等,类似的动词还有很多。肯定回答一般说“走啊/呀/呢;吃啊/呀/呢;看啊/呀/呢;打扫啊/呀/呢”,否定回答一般是“不走;不吃;不看;不打扫”。当“V”是形容词的时候,只能进入“V啊不?”和“V呀不?”句式,而不能进入“V呢不?”句式,所以例(5)、(6)都是A句可以成立,但B句是不说的。对这种提问的肯定回答一般说“好看着呢/漂亮着呢”、“好看/漂亮”或者点头示意;否定回答一般是“不好看/不漂亮”或者摇头示意。

把麟游方言正反问句的“V啊不?/V呀不?/V呢不?”句式和相邻的凤翔、千阳、岐山、眉县相比,我们发现其用法大致相同,但是语气词的读音略有差异。孙立新在提到“呢”和“哩”的分布特征时指出:关中方言区西安、户县、蓝田、周至、咸阳、礼泉、兴平、武功、眉县等处把普通话的语气词“呢”仍作“呢”,读作[ni/ȵi],其余方言点除了丹凤作“咿[i]”以外,基本上作“哩”。[6]861但在麟游方言中,语气词“呢”只有一种读音[ȵi]。柯理思在对西北方言中惯常性的行为标记“呢”进行研究时指出,岐山县蒲村镇“呢”字也读为[ȵi];[9]韩宝育对“呢”字在岐山话中读为[ȵi]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是岐山话的内部差异所导致。[10]

王鹏翔在描写陕北方言的疑问句时将其分成了三类:是非问句、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并指出此地的是非问句通常是用正反问句来表达,但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正反问句又会采用更加简略又富含体貌意义的方式来提问。他按照未然体、一般体、已然体、继续体、持续体和曾然体六种状态进行了划分。[11]我们发现未然体、一般体、继续体状态所提问的句子在麟游方言中基本上都可以用“V啊不?/V呀不?/V呢不?”来提问,而另外三种状态的句子则不能用这些句式。

吴媛、韩宝育提到岐山方言的正反问句中也有“V呀不?”句式,通常是询问听话人实施不实施特定动作以及有没有实施这个动作的愿望。助词“呀”在正反问句中对动词实施动作的时间有一限定,即以发话人发问的时间为基准,发话人所询问的动作是在此后进行,表达一个相对将来时语法意义。[12]387和麟游方言的“V呀不?”句式相比,我们认为麟游方言这个句式,一般只表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一般情况的特定动作进行询问,不带有发问人的主观意愿。显然,岐山方言“V呀不?”句式的内涵更为丰富。

2 不V吗V呢?/没V吗V了?

这种形式其实就是把普通话中的“V不V?/V没V?”形式的“不/没”提到了动词的前面,然后加上了语气词“吗”和“了/呢”。一般情况下,在普通话中,这种形式的提问通常是前肯定后否定,比如“吃不/没吃?”“去不/没去?”。但是在麟游方言中这种问句是比较随意的,可以先肯定后否定,也可以先否定后肯定,可以说“吃呢吗不吃?/吃了吗没吃?”,也可以说“不吃吗吃呢?/没吃吗吃了?”。通过调查发现,前肯定后否定是最为常用的问法,一般出现在两种情况下:第一种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问,自己心里没有答案;第二种是表示语气的加强,有再次确认的意思。比如你去朋友家里,朋友问你吃过饭了没有,你回答吃过了,朋友会以为你是客气,然后再次发问,这种情况下发问时通常会在“你”后面加上“到底”表示再次确认。但是前否定后肯定通常表示在发问者心里已经有一个否定性倾向的答案了,疑大于信,只是还不能完全确认时进行的提问。“不V吗V呢?”形式的回答有三种:肯定回答是“V”,否定回答是“不V”,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不确定的回答;而“没V吗V了?”因为在句尾有一个表示过去时态的时体助词“了”,也就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询问,所以它的答语只能有两种:肯定回答是“V了”,否定回答是“没V”。例如:

(7)——这份合同你签呢吗不签?/不签吗签呢?

——签/不签/让我再考虑一下。

(8)——你到底吃呢吗不吃?/不吃吗吃呢?

——吃/不吃/等一下饿了再吃。

(9)——你结婚的事给她说了吗没说?/没说吗说了?

——说了/没说。

(10)——让你干的活你干了吗没干?/没干吗干了?

——干了/没干。

显而易见,在麟游方言中,这种形式的问句是可以根据实际语境随意变换的,主要的差别在于答语的表达形式上。“不V吗V呢?”及“V呢吗不V?”有三种答语形式,如例(7)、(8)。肯定形式是“签/吃”,否定形式是“不签/不吃”,还有一种不太确定的回答,即“让我再考虑一下”和“等一下饿了再吃”,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没V吗V了?”和“V了吗没V?”只有肯定回答和否定回答两种,如例(9)、(10)。肯定回答就是“说了/干了”,否定回答就是“没说/没干”。

张斌指出,疑问句句末语气词是用来帮助表达疑问语气的,“呢”在表达疑问信息的同时,还附有提醒的语义色彩。[13]454在麟游方言“不V吗V呢?”这种形式中是完全适用的。以例(7)为例,不仅表达了对签不签合同的疑问,同时有提醒的作用,有一种逼迫的语气。

3 V咧没?

这种形式在普通话中的表达一般是“V了没有?”或“V了没?”,而在麟游方言中通常用“V咧没?”表达。这个形式中的“V”,可以是光杆动词,也可以是动补结构、动宾结构等。答语也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肯定回答一般是“V了”;否定回答是“没V”。例如:

(11)你给咱把书领咧没?

(12)你把花浇咧没?

(13)你把病看好咧没?

(14)你把我的书看完咧没?

(15)你做饭咧没?

(16)风这么大,你关窗户咧没?

这种形式中的“V”比较灵活,可由动词直接充当,如例(11)、(12)中的“领、浇”;可由动补结构充当,如例(13)、(14)中的“看好”“看完”,“好”“完”充当“看”的补语;可由动宾结构充当,如例(15)、(16)中的“做饭”“关窗户”,“饭”作“做”的宾语,“窗户”作“关”的宾语。麟游方言中的“V咧没?”句式表达简洁、明了,干脆、利索。

黑维强对绥德方言正反问句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共分为“不”字式、“嫑”字式和“没”字式三大类,又在每一类下面分出多种形式。他指出,“没”字式问句主要用于已然事件的询问,其中的动词“V”可以是光杆动词,还可以是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和状中短语。[14]502-503和麟游方言相比有同有异,麟游方言“V咧没?”形式也是对已然事件的询问,但是这种形式中的“V”不能是状中短语,只能是动补短语和动宾短语。

秋谷裕幸、徐朋彪在《韩城方言调查研究》中根据否定词的不同把正反问句分为了两类:“不”字式和“没、没有”字式,指出韩城方言中,带否定词“没”的正反问句格式是“VP没VP?”,而带否定词“没有”的则只能是“VP没有?”,这两种形式都是针对事件的实现、经历、领有、存在、进行、持续等情况进行询问,并且都可以在“没、没有”前面加“吗”构成正反问句的另一种形式。[15]317-321麟游方言中“V咧没?”句式和韩城方言“没”字式的正反问句式不同,“没”之前不能加“吗”,加“吗”则不成句。

4 得V?

王麦巧认为“得是”是关中方言是非问的典型问法,在语义上,“得是”问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是表示反诘,语义居中,没有明显的肯定或否定趋势;第二是表示说话人故意曲解对方的语义,语义倾向于否定;第三是表示主观推断,语义倾向于肯定。[16]兰宾汉认为“得是”是一个疑问副词,意思是“是不是”,在西安方言中经常用“得是+VP/NP”提问,是是非问最具特点的结构;[17]335而杜永道认为“得是+陈述句”就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是不是+陈述句”。[18]孙立新也曾提到过普通话的反复问句“是不是”在户县方言中最通常的说法是“得是”。[19]265可见,以“得是”表达疑问的句子归属在关中方言中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我们认为,在麟游方言中,“得是”可以看作是“得V”的一种形式,属于正反问句的一类。

这种形式是普通话中正反问句最常用的表达形式“V不V?”的变体,在麟游方言中一般表达为“得V?”。需要注意的是,“V不V?”形式的问句在普通话中所有的动词都可以进入,但是麟游方言中以“得V?”形式来提问时,只有个别动词能够进入这个句式,比如“成、够、行、是”等。疑问语调可以为升调,也可以为降调,肯定回答为“V”,否定回答一般为“不得V”,但是也有例外,“得是”提问的否定回答一般为“不是”。例如:

(17)我明天给你另买个你看得成?

(18)买这几个苹果得够?

(19)事情就这样算了你两个看得行?

(20)你钱包让偷了得是?

这种形式的正反问句从结构来看很容易理解,但是放在特定的地域和语境中,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疑问的语气,还有不耐烦、不屑、看不起或者幸灾乐祸的情绪在里面。如例(17),假设一个人弄坏了某人的玩具,已经道歉并且愿意给人家修好再还给他,但是另一个人仍然喋喋不休地抱怨时,这个人说“我明天给你另买个你看得成?”就表达了他愤怒、不屑的情绪。例(18)(19)(20)除了表达疑问语气之外,还分别可以根据情境传达不耐烦、不屑和幸灾乐祸的语气。

在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得V?”这种形式可以像以上的例子一样置于句末,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句首进行提问,而放在句首的只有“得是”一词,其他的则不行。例如:

(21)得是你把衣服丢了?

(22)得是你唱歌来?

(23)得是你考了满分?

(24)得是你把人打了?

“得是”放在句首进行提问时,没有上面提到的那种不耐烦、不屑的语气,只是针对已然情况的一种询问,一般情况下肯定回答为“就是”或“嗯”,否定回答为“不是”。此句式在使用时还有一种特殊用法,表示对肯定性的倾向进行确认,也就是信大于疑。

5 有呢吗没有?

这种形式的提问在普通话中表示为“有没有”,在麟游方言中一般说成“有呢吗没有?”,肯定回答是“有”,否定回答是“没有”。在这一形式中还应该注意到:普通话的语气词一般出现在句末,如果一定要在句中出现,则放在句子停顿较大的地方且没有语气词连用的情况。[20]但是在麟游方言中,语气词出现了连用的情况,比如“有呢吗没有?”中的“呢”和“吗”。于亮、耿立波在《现代汉语中常用语气词的连用》中提到语气词连用大多出现在方言口语中,书面语中基本上没有。“呢吗”连用时,“呢”表示不容置疑,“吗”表示显然,整个连用表示用不容置疑的语气来陈述某件事情或情况。[21]但是在麟游方言中显然不是这样,从语义来理解,“呢吗”相当于“还是”,是个表选择的连词。例如:

(25)给我借100块钱,有呢吗没有?

(26)我还想再吃一碗面,有呢吗没有?

(27)我一直想看的那本漫画书你有呢吗没有?

(28)不用解释,你就说你有呢吗没有?

这种形式的正反问句语气比较生硬,态度也不是很和气,听起来有点咄咄逼人的意思,所以和前面几种相比,在生活中使用的频率比较低。但和普通话不同的是,此句式的语气词不仅出现在句中,而且是连用的,其中句子可以有停顿,也可以没有停顿,有停顿的地方也不一定在语气词连用的地方,这种现象值得注意并探究其渊源。

6 结语

本文对麟游方言正反问句的大致情况做了一个简要的归类和分析。可以看到,在麟游方言中,正反问句有“V啊不?/V呀不?/V呢不?”“不V吗V呢?/没V吗V了?”“V咧没?”“得V?”“有呢吗没有?”五种类型,它们都是普通话基本形式“V不V?”的变体和简化。通过和普通话的比较发现,有些麟游方言正反问句更加简洁,能很好地凸显北方人的性格;有些问句的语气比普通话更加急切,更能显示出询问者迫切想知道对方态度和答话的心情。特别是“不V吗V呢?/没V吗V了?”和“有呢吗没有?”这两种句式,前面可以连接陈述句、祈使句或感叹句,从而构成典型的附加问。普通话的正反问句都传达一种疑问的语气,但是在麟游方言中,特别是在“得V?”句式中,不但表达了疑问的语气,而且还夹杂着不屑、不耐烦、幸灾乐祸等情绪。通过这一句式,我们也可以看出麟游方言中某些表达有着非常丰富而有趣的深层含义。

猜你喜欢
语气句式普通话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17
特殊句式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