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海南中学三亚学校 陈 敏
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还是自身的要求,思想品德课不再是一支粉笔与一块黑板,一张嘴与一本书的纯语言说教模式。随之而改变的是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一门科学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趣味课堂。让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开创思维,内化情感,感悟生活,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不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是要给学生在品行、“三观”、素养等方面树立正确的引导。而要做到并做好这些,单靠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说教是很难起到好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纯理论文字和图片、音频、影像等直观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在短暂的40分钟时间里,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吃透教材内容,在开拓思维的基础之上,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对于直观媒体的有效教学,本人深有体会。每上一课之前,我都要认真地备课,写教案,制作ppt。在ppt的制作上,我都会运用图片、声音、图像等这些直观媒体。利用这些素材,创设情境,轻松地导入新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绪感染,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情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整堂课的学习中去,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也很清楚地记得,每当要给学生播放视频的时候,他们的情绪都显得非常的高涨,个个坐直了腰,目不转睛地观看着,整个课堂气氛瞬间变得更加活跃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到七年级下册《拒绝诱惑》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哪些诱惑是我们必须要坚决抵制的,哪些行为是法律所严格禁止的。总的来说,就是要给学生普及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法律本身就是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讲解,不仅内容显得空洞乏味,而且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无法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法律与现实生活中自身利益的密切联系。所以,不仅在这一课,整个第八单元的法律知识,我都会结合一些真实案例,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在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对观点的归纳能力。《拒绝诱惑》这一课在涉及到邪教问题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山东招远围殴女子发生命案”的视频。通过视频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深刻明白邪教的危害性,懂得如何拒绝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并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学会保护自己。动静相结合,化抽象的法律知识为具体的生活实例,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却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果,从而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为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架起了一座桥梁,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信息技术应当要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辅助手段,而不只是用来作为摆设的工具,这是在信息化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的多媒体课件,包括我自己的在内,也存在过类似的问题。就是课件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课件的画面制作也很精美生动,图片、音频、影像应有尽有。可是,整堂课下来,学生除了眼花缭乱、杂乱无章,什么也没留下。这就是现在有些教师只是偏向于课件的精美制作,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为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过多的教学信息只会让学生感到应接不暇,远远超过了一般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一节40分钟的课堂,如果只是纯粹地把课件内容按顺序播放完成,那么,不仅无法突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会使得一再强调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目的成为一句空话。要防止出现只注重形式主义而忽视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误区。可以说,信息技术用得适度、用得合理、用得巧妙,课堂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和设计,都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需要,适度、合理、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切记形式化、盲目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真正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高效优化教学。
当前,老师们不断使用新的多媒体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室里的电教设备也越来越齐全了。这些都时想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是,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在课堂上,不同的学生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时间,让一位老师对几十名学生做到个性化、全方位教学显然是非常困难的。那么,老师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尽可能多的内容,期望能“打中”更多的学生,并让他们记住。然而,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后进生”的问题越发难以解决。上述情况其实在我现阶段的教学中就已然存在了。
我现在任教的七年级学生里,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针对不同的班级,我都会适当调整教学难度、进度。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来到课堂时都做好了学习的准备,有些学生没有必要的背景知识,有些学生对课程主题不感兴趣,有些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能够认真听讲的学生,也可能会因为老师讲得太快而来不及做笔记,就算都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所有要点都记在笔记本上,却完全不理解这些内容的意思。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普遍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无论是在记笔记上,还是在知识点的理解上,总会有些学生永远跟不上节奏,一脸茫然的同时,也就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特别到了八年级,由于学科增加、概念增加、难度增加,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惑更是不可避免。当一个困惑没有解决,课堂教学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新的命题时,尽管老师的想法是要学生快速向前,其结果却是老师的教学进度上去了,学生的学习困惑也增加了。一个学期下来后进生增多,两极分化严重,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这就出现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象。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和改变这种现状呢?微课教学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说到微课,也许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都会比较陌生,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三亚还没有完全地普及开来,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课必然会将思想品德课教学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更好地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已然是一个微时代的社会,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事物层出不穷。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时空上更加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对于教师来说也是角色的重大转变。那么,何为微课?简而言之,就是小而精的课程。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简,视频容量小的特点,是一种采用信息化技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在10分钟内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然而,这样独特的教学活动并非在课堂内完成,而是转向课堂之外的任何时间。也就是传统上在课堂上做的事情改为在家里做,传统上的家庭作业则在课堂上完成。我个人认为,这种翻转的教学模式不管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非常有积极作用的。对于学生来说,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学习,克服了初中生在学习注意力集中度上的不足,减轻了学生的学习疲惫感和厌倦感,学生可以在课堂前的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这样的话,之前提到的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也会随之迎刃而解。因为,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随时暂停或重播教师的“讲课”,边做笔记边思考,直到理解为止。到了课堂上主要就是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根据学生提出的疑惑大家共同来进行探讨并一一解决。在学生独立或互助学习时,教师可以巡视课堂,给学生做必要的个别指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是大有益处的。微课的制作和创新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去学习,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以更加严谨和丰富的教学去感染和吸引学生,使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能力得到更快地提升。微课也增加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时间,真正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在40分钟的课堂上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内化或拓展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学真正地做到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起来。
因此,微课教学也是我今后要努力研究和实践的一项新的教学活动。也许刚开始会比较困难或是遇到一些阻碍,但是,我坚信,只要用心去做,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思品课教学也将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全新的阶段。要充分展现出微课教学的逻辑性、合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整合,真正做到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