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凌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七小学,宁夏 中卫)
喜欢看图片、看动画,喜欢“声情并茂”的东西,是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共性,但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主要表现在课文文本文字和穿插在其中的小幅图片,带给小学生的主要是比较单一的视觉体验,这个视觉体验还多是静态的。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讲”,则是小学生能接触到的主要听觉体验,而这个听觉体验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也是比较单一的,日久天长甚至会显得单调乏味,总体而言,传统的教学是课文写的什么,教师就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学面比较狭窄。但是引入了多媒体技术的现代课堂,能够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高度联动起来,将传统的静态教学升级为动态教学、将传统的教师单向教学升级为集成教学和互动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并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面也可以更加宽广,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生动形象的事物也会越来越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调动起来。比如,对于三年级上册《蜜蜂》一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会接触蜜蜂的,对蜜蜂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所以在展开《蜜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的讲义,诱导学生对生活中的蜜蜂展开联想。但是,本文中仅有两幅插画,是不足以帮助学生了解蜜蜂、感受蜜蜂寻家的历程的,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不仅可以直观地为小学生提供更多蜜蜂的图片,让小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蜜蜂,还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有关蜜蜂飞行的音乐、动画乃至纪录片,让小学生更形象地感受蜜蜂长距离寻家的历程,从而优化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对课文内容的展现和丰富,同学们可以直接明了、印象深刻地掌握课文,教学质量也就得到了提升。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文章,还有一些展现人们之间交往、宣传科学知识的社会认知型文章,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会陷入一些思维困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渲染课文中的情感氛围,逼真地展现了课文描绘的景象或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课文中的独特的意境和思想感情,进而解开传统教学中时常出现的思维症结,顺水推舟地获得对课文的全面理解。比如,在讲五年级上册《太空“清洁工”》和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两篇科学课文时,教师就是展示再多图片也难以充分构建小学生心目中的太空和地球,因为太空和地球是三维立体的,深入了解它们也需要有数据的支持。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准确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太空和地球的三维立体的情境。这种情境是非常辽阔的,只有通过科学视频才能有效展现出来,如果只是传统的读课文、看图片、听教师讲,真如读天书一般。但是多媒体技术的立体呈现,则可以使这些情境得到更加多样化的呈现,不但可以从视觉、听觉上深深吸引小学生,还可以在思维上带动小学生,使小学生的思维开始接触三维立体这种崭新的层面,进而可以促进小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说在这两个课堂中,小学生的思维必然会被调动起来,随着深邃的太空展开联想,萌发面向地球、面向太空的创新思维。因而,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计划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得到创新思维的启迪。
多媒体技术传输信息量大、易于操控、速度快、互动性强,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而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多样化情境、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节省了教学时间。那么在节省的时间里,教师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进行探究性的互动,并师生协同解决在探究新知识中产生的新问题。比如,对五年级下册的《草船借箭》一文,在教师结束本文的精彩讲学后,可以借着学生学习古典名篇的热情,去探索《三国演义》的其他有名的章节,如三顾茅庐、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伤、空城计、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向学生传播谦虚待人、忠义勇敢、善于动脑、宽以待人等传统美德,这样,不但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适应时代发展、引领教育潮流的突出优点,教师当基于教学大纲,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语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