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当今经济形态的多样性与交叉性使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开始从单一技能型走向复合型,因此,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高校与行业的重视。但是,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来看,不同专业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如工科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比较迅猛,而酒店管理等服务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却发展比较缓慢。据教育部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共有104所高校开设了“酒店管理”本科层次的专业,当年共计招生8476人,毕业847人,在校18472人;而开设专科层次的高校有1085所,共招生54784万人,毕业51264万人,在校15.76万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而由于本科院校存在“重基础、重理论,轻应用、轻岗位”的人才培养“惯性”而不太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在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经验缺乏、实践教学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以及教学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导致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发展后劲不足。针对这一困局,需要将CDIO理念引入到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之中。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酒店业参与国际酒店竞争的频率越来越高,酒店服务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增强,我国本土酒店集团在国际高端市场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基于这一背景,国际市场对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更高。作为高端酒店从业人员的培养单位,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员,而应该是技能精湛、综合素质强的高级人才。根据酒店行业稳定性差但综合强的特点,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可能局限于传统狭窄的就业岗位,在就业方面具有很强的弹性。酒店业属于典型的服务型行业,人们出行旅游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与综合性特点,因此,酒店服务就必须是多样化和综合性的,这就“倒逼”酒店服务人员应该具有多样化的复合化技能,才能为各种各样的需求提供适切的服务,这种复合型技能不但包括宽广的知识面、娴熟自如的人际交际能力、处事不惊的应变能力,而且包括了高超的心智技能。
我国当前几乎所有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培养酒店业或者相关行业高端管理人才”,这一目标在招生宣传与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这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当酒店管理者”的虚幻的职业观。从酒店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酒店的管理人员是需要达到一定的就业经验并通过一定的晋升程序才可以获得聘任的,并非是应届毕业的“新手”就可以“直升”为酒店管理人员的。从行业常规来看,酒店业人员的晋升主要有三个层级:首先是一个新手需要从担任基层服务员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一个层级实际上就是操作层面的工作,在这一层级积累丰富的经验且业绩突出之后就具备升职到督导层的可能性;第二层级就是经过多年的督导层(基层管理层)工作之后再经过适当的考核后升职到经营性质的管理部门从事中层管理工作;经过中层管理岗位的历练并有卓越表现之后才有晋升到上层决策圈子的可能,如担任副总经理、总经理之类的高级管理人员。在这个晋升路线图中,越往上晋升人员数量就越少,最后从人数和权力上都会形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结构,出于上层的人员少、权力大,管理的难度也最大;而位于下层的人员多、权力小、经验也要求低一些。著名的希尔顿、华天大酒店等对监督层面的行政岗位的任职条件之一就是至少有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且成绩突出。可见,一个酒店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并不能顺利进入管理层面的,而是需要从基层从事实务并累积丰富的经验、提升自身的实践管理能力之后,才有可能向管理层面上升。基于此,很多本科层面的酒店管理专业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酒店管理人员”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不同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得到体现,如培养学术型人才就需要在理论课程中加大份量,而培养实践型人才就需要提升实践型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份量。另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时间顺序也是体现人才取向的重要一环,实践型人才培养取向需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统一,实现“做中学”,而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要在理论深度与广度上加以强化。而目前,我国很多本科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出现课程秩序与课程数量的不协调,有些是在课程体系中重复出现;还有课程体系在设置上出现“大而全”的现象,由于师资或理念问题,有些学校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量开设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基础性、理论性课程,看起来就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是这些知识与其他课程出现重复,如在酒店管理、邮轮经营管理等专业中,都设置了与这些内容相似的课程。另外,实践性课程的份量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不能胜任相关工作,需要在入职之前或之后强化培训。在酒店行业中,人力资源的使用具有与其他行业明显不一样的行业性特征,特别是不同岗位所要求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等具有很强的差异性。而目前一些本科毕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出现职业观念淡薄,基本功不扎实、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差、应变性不强等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因此,师资匮乏是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多数是非本专业毕业的,这几年有部分新教师出现,也是本校留校的,尽管这些教师的学历可以达标,但是经验严重不足,特别是缺少行业的从业经历;有些教师可能通过努力获得了很多职业性或行业性资格证书,但是,这种靠书本知识的记忆而获得的证书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酒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造成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同时,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严重的软、硬件不足。如很多本科院校将酒店管理专业的岗位实习实训环节放在校内和校外进行,前者主要是通过实训基地的模拟教学来实现,而后者是在校外的实习基地通过顶岗上班的方式进行。可以说,校内的实训基地是一种虚拟的仿真训练,和社会实际环境、设备等都有一定的差距,加上一些环节是很难通过模拟训练来得到真实训练的;而校外的顶岗实习虽然可以解决仿真实训的一些弊端,但是在很多问题上还是要受到合作酒店经营状况与管理模式的限制,特别是一些酒店因为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而不愿意为实习生提升多层面的实习实训条件,不是以学生学习的需要来提供条件,而是以酒店的需求来选择实习的学生和安排岗位;有些酒店从自身企业形象与经济效益出发,往往不安排学生从事前台接待工作,而安排在后台干杂事,这样不利于学生经验的积累。
CDIO理念是工程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源自于工业企业界对产品、工程和系统生命周期中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四个关键环节的重视。该理念最早来自于本世纪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的跨国学术团队的研究实践,基于该成果CDIO国际合作组织就应运而生。CDIO是4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即“C”就是“构思(Conceive)”、“D”就是“设计(Design)”、“I”就是“实现(Implement)”,最后一个“O”代表的是“运作(Operate)”。CDIO理念的“底色”是工厂化的产品生产流程,即整个理念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整个流程作为基本框架,并转化为对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要求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所有的流程需要以“主动性、实践性、关联性”为核心来构建学生的学习流程。
基于CDIO理念的教育模式是一个环节清晰而连贯的人才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培养构思——模式设计——模式实施——模式运作”环环相扣的连续阶段。在培养模式的构思阶段是以关键素质或课程域为单位展开的,教师们根据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各自能力特点或能力的互补性而形成合作性人才培养团队,并从中产生一个负责关键教育环节的筹划、沟通与协调的团队负责人,由他负责通过人才培养团队的协商讨论。然后,根据既有的人才培养条件与学生的“学力”状况,利用CDIO理念明确和深化关键课程或关键环节的人才培养内容与学习效果,同时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分工。进入模式设计阶段以后,所有的人才培养团队成员要共同商议和提出未来的培养方案与协作请求,针对相关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人才培养内容的设定与衔接、时间分配、方法与手段的运用等问题商讨,形成一个多方都认可的培养方案设计与实验实践项目等,然后,再选定人才培养评价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制定防范教育教学风险的基本策略,最后再次优化人才培养流程设计,以确保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模式实施阶段,所有的团队成员都要围绕人才培养内容分头搜集相关资料并形成不同环节的培养预案或教学讲义,通过相互合作来制作相关场景、教学内容、精选案例、检测设施,针对该环节所遇到的问题商定应对方案。在最后的模式运作阶段,各成员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开展既定的人才培养工作,引导与协调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启动风险管理预案。通过一整套的流程,使整个人才培养团队形成较为稳定的协作机制,实施灵活高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集成,人才培养的综合化程度也得到提升,不但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有助于构建开放、多元与共享型学习文化。
在这一流程的规范下,工科专业的学生就可以较好地获得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多样化的专业素质、良好的协作能力以及系统的思维能力。CDIO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引导下,基于一体化协同学习需要而创设的一种教育模式,如在教学中就可以针对多门课程实现团队教学,通过CDIO一体化教学过程融合使学生的学科知识与CDIO能力得到提升。这种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超越,教学过程的协同性、继承性与课程的综合性得到空前的加强。这种新颖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已经得到了世界一些著名高校的认可,目前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开始运用这一理念,并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社会对酒店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酒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酒店管理人才的知识、技能与理念有新要求。CDIO教育理念着眼于能力、知识的教、学、做过程的关联(Context),而不是专注于具体工程项目的知识内容(Content),借助于CDIO教育理念既可以有助于实现员工的实践应用能力,达成人才培养目标,还可以有效提升人才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交往能力。我国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结构中最大的缺陷在于:综合实践能力不强、知识结构与工作需求不衔接,因此,存在人才的结构性短缺现象。例如,本科层次的科班出身的人才只有酒店从业人员的0.34%,而这些人才也集中在高星级的国际化大酒店中,一方面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这表明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实践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短板”。
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是一种能够整合激励、自主、互动交流、全方位整合的“知性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应用型、复合型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提供整体性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这种理念中,学生的团队内外交流与彼此协同合作能力、团队化、整体化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这正好是卓越的现代酒店管理人员必备的工作素质之一。在CDIO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与创新能力,并且追求前沿性、实效性与创新性,目前我国有一部分学校就实行了“3+1”的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通过三年的时间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一年的实践来强化技术技能,这些做法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现代酒店业的发展需要为旨归,传统专业教学体系是以学科为导向,过于追求学科知识的完备性和系统性,这种模式实际上是“教与用”的分离,不断割裂了学科间的必然联系,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还导致学科课程知识过于繁杂,占用了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与实习实践的时间。
在CDIO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课程体系设计,需要根据酒店服务的整个流程要求来组织教、学、做,就必须凸显不同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围绕专业目标进行系统化设计,从而降低课程知识的重复率,让学生利用最短的时间理解和掌握不同课程的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灵活使用这些知识。如可以将《专业导论》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起始点,以酒店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为逻辑线索,既要开设经济类课程,又要开设管理学类的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对一些高端货奢侈消费知识进行了解,如高尔夫、邮轮、红酒品鉴等等,还需要对世界人文历史等进行了解,提升人才的品位。对学生的业务能力与业务素质要求,既包括对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企划、市场开发与维护等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提升对一些先进管理软件的运用能力。国家人力资源部于2011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我国实用性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指向之一,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方法对酒店管理人才进行培养,通过企业实习与理论实践结合的方法,提升素质使其成为知识和技能兼具的现代酒店管理人才。
教学是学习与人才培养最为直接、影响最为显著的行为。在CDIO理念下,首先,要增强专业教学的开放性与探究性。进入到新世纪之后,我国部分高校在提升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通过借鉴CDIO理念,创新开放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合作性与沟通性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将学生的学习中心从原来的课堂讲授转向了课内讨论与课外实践,鼓励学生在团队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思考,通过思考与实践探索逐步树立在团队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要加强校内标准化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各项操作技能的获得与提升必须借助于实习实训,这就需要有实习与实训场所。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这类硬件设施的建设,如建立多功能实训区,可开设酒水知识与酒吧见习、酒店运作实务、前台操作实务、安全卫生等实验项目,还可建立会展运作实务、酒水知识等专业类课程的实习实训项目,营造与酒店运行实际相一致的氛围,可以让学生接受到专业化的酒店管理培训,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完美结合。
第三,要通过双语教学的模式提升学生进行多语言交流的能力。酒店业特别是国际化的酒店具有很强的涉外性,需要通过语言与不同国籍或不同语言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因此,语言沟通能力也是酒店品位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该根据CDIO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并强化对学生外语能力的训练,基于我国经济交往的国际化趋势,应该将英语、日语、德语等语种加入课程体系之中;可以对工作环节进行分类设置课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邮轮服务与管理、奢侈品美学等;还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国际化课程,如夏令营、短期海外游学、交换生、双学位等,不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
CDIO理念之所以在工程教育中取得了成功,是与创新校企合作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相关的。校企合作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与技能提升通过“做学结合”而达到完美的契合。通过“项目本位”的学习模式构建由政府、社会(用人单位)、高校与学生等共同组成的多元利益共同体,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建立这些利益相关者联动的协同合作机制。由于酒店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技能性,实习是必要的教学内容。根据酒店管理专业人员的工作要求,我们需要在培养方案中设定参与企业管理与企业服务时间不能少于12个月等硬性要求,只有通过这些实践才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工作技能。基于此,学校需要和一些著名的国际大酒店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让企业成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参与者与主持者,企业要在教材编制、师资培养、实践教学、就业与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必要而全面的支持,如一些沿海的企业和高校进行联合培养,实行“订单式”培养,让带着《就业意向书》入学。另外,校企合作是解决学校与企业之间“需求——能力”结构不对称的重要途径,既可以使企业导师充分发挥实践优势,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校教师实践经验的欠缺,还可以帮助学生达到完善学业、及早规划职业发展的效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既是对人才市场的有效应对,更是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尽早熟悉工作背景、厘定自身的职业定位、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实现学以致用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从企业来看,“订单式培养”通过职工培训的前置大大地缩短了人才与企业的磨合期,使企业在培训成本与人才招募等方面的经费得到较大程度的缩减。
CDIO理念不仅是解决工程教育难题的重要方法,更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这种教育理念对于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水平提升等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而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这种理念的深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善整个专业的教学管理体系与教学模式。随着社会消费的不断升级,酒店业的繁荣是必然趋势,CDIO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应用,是未来高等教育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向。
[1] 教育部.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统计[EB/OL].http//:moe. gov.cn/show-gonggao.aspx?id=26.
[2] 胡文龙.基于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3] 徐公芳,蒋承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制度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
[4] 姚达.开放大学合作办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
[5] 李定清.需求导向: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