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学 郭守菊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并规定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所以根据运动处方的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运动处方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诊断出小学生耐力素质的现状及原因后,就需要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在教学实践中,运动处方的制定,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现阶段小学生的耐力素质等体质现状,并理性客观地分析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的运动处方。
2.针对性:要分清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在身体、生理和心理层面的不同需求,并按照其所在的不同成长阶段,有针对性地制定运动处方。
3.实用性: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软硬件条件,结合日常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容易实施和普及的运动处方。教师要根据各自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学生身体基础等实际情况,分析和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处方,把足球技能练习与耐力素质练习相结合,实现共同提升。
学生情况诊断:
四1班学生,共52名,其中男30名,女生22名。这个班班风好,学风正,有较好的学习氛围。这个班有一部分学生身体耐力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也有一部分学生体质较弱。在足球教学之前,本人对四1班学生进行了足球基本技术如30米直线运球、绕杆运球、足球踢远等项目检测,又结合国家学生体质测试中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一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等项目成绩,把学生归为四类:技术耐力较强类(8人)、技术强耐力弱类(13人)、技术弱耐力强类(27人)、技术耐力薄弱类(4人)。
在足球教学中,选择适宜的足球练习手段和针对性强的耐力素质进行训练,增加学生锻炼的乐趣和享受成功的成就感,使其更热爱足球运动。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练习方法:
技术耐力素质较强类:
交替跑运球训练:将学生分成A、B两组,分两边站好,距离可定在40-50米。练习A组同学开始运球跑向B组一边,到达后换B组一位同学运球跑向A组一边,到达后再由A组同学运球跑向B组,如此依次往返进行运球跑练习。可以根据班级人数,把全班分成四组或六组,按两组为一队,进行队与队之间的比赛,看哪队先完成所有组员的运球跑练习为胜。练习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通过运球跑比赛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最大摄氧量,以实现锻炼学生耐力素质的教学目标。
技术强耐力弱类:
运球练习: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后,可以安排学生分成3~4组,各组沿操场跑道线进行半场往返运球练习,要求中间不能停顿。在运球返回过程中,可安排一组同学负责消极抢球干扰,以适当增加对抗性和练习强度,实现锻炼学生耐力素质的教学目标。练习结束后应注意放松及身体的自我恢复。
技术弱耐力强类:
抢截球练习:在学生掌握抢截球动作要领后,可以安排学生两人一球,一人带球向前,另一人做跨步抢截动作,然后两人交换继续练习,持续时间10-15分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体情况及技术熟练程度,分组安排二对二、或三对三抢截球练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并及时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纠正指导。由于运动强度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把握训练时间,注意教学安全。
技术耐力薄弱类:
绕杆练习:依次进行绕杆练习10分钟,30米直线运球练习10分钟,之后两人面对面相距20米,一人运球跑向对面,到达后依次交换继续练习。通过提高运球速度,加大触球力量,杆之间的距离由4米逐步缩短至2米,让学生学会判断同伴传球的力量大小和路线。教师要控制训练强度,注意课堂安全。
在足球教学中使用耐力素质运动处方,充分吸引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训练中,并主动练习各种足球技术动作。这显著增加了小学生的运动量,并很好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们的耐力。学生从学习足球之前到学习之后体质检测明显大幅度提高。
反映到体质测试成绩上,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足球教学后,体质测试成绩优秀率提高了约14%,良好率提高了约30%,及格率及不及格率都出现下降。可见很多同学的体质测试从及格提高到了良好,耐力素质等体质改善明显。
校园足球和青训是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在足球教学中采用耐力素质运动处方,精准诊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教学方案,充分吸引和调动了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希望这些学生能够一直保持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足球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丁宗一.肥胖儿童的运动处方[J].中华医学杂志,1992(3):131-134.
[2]谢雪姣.小学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练习方法初探[J].运动,2015,(11):108-109.
[3]赵志剑.校园足球背景下中学足球教学方法刍议[J].运动,2015,(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