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 吴翠玲
高效课堂就是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最大化。怎样才能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有所收获,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高效进步呢?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备课。
备课是教师进入课堂的第一把钥匙,要使课堂高效起来,教师就必须要精心备课。
备教材。教师要研读大纲,通读教材,领会教材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等,同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水平,设计出“因材施教”的教案。
备学生。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学生,教师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备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立足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就高了。
备师生问题的生成。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巧妙地设计问题,并且要问到关键,问得得法,问得有价值,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除了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预测,以便能够在课堂中快速、及时地回答学生的提问。
2.学生准备。
学生在上课前充分做好预习工作,课堂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掌握预习的方法。通过预习课本,既要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还要找出重点知识和不理解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奔着重点去学习、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学习的目的明确了、针对性强了,效率自然就高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源于合理的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精心设置课题。如何因材施教,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了然于胸”,抓实课堂,落实高效。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1.探究式教学,助力高效课堂。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2.实验探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探究教学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分析讨论,设计方案;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3.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打造高效课堂。
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实现教学中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同步输出,为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的、图文并茂的、声色俱全的素材。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好多媒体,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而在实现高效化学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尽管采取了实物、模型等教具,学生还是觉得比较空洞。而多媒体教学设计动感强、易引起学生注意、讲解步骤清楚、层次分明,板面清晰,可以同时调动视、听、说等多种感官,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视频下载、动画模拟等,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与信息技术结合。
完成一节效率高、吸收率强的课堂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用白板笔代替粉笔,用电子白板代替黑板,使得很多本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书写在黑板上的教学内容,通过一次触屏而直接在白板上显示出来,节约了花费在书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进一步推动了课堂的高效利用。如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画笔功能重点画出;插图、查表等功能可辅助教师优化课件,突出重点;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自行选择相应的仪器组装成实验装置,并加入药品试剂进行模拟实验,这种方式学生既能亲自动手模拟完成实验,又能节约时间,同时实验的现象通过白板能让学生看得更清晰。在这些灵活、生动的教学环节下,学生更愿意主动去接触、理解、记忆新知识,进而间接地减轻了学习负担,拉近了学生与讲台的距离,也就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课堂的效率也由此而提高。
高效课堂的构建,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还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1]刘宏.备课—高效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2012,09:61.
[2]张琛中.加强学法指导 创建高效课堂[J].甘肃教育,2017.15.
[3]黄立仙.巧用多媒体打造高效生物课堂[J].考试周刊,2011,8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