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兰英
(皋兰县朱家井学校,甘肃 兰州)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标也对学生课外阅读量有了明确的要求,同时提出了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而对于书籍相对比较贫乏、社会实践较少、生活环境比较单一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来说,阅读的意义更为丰富。积极有效地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和健康的人格,让学生在农村狭小的天地依然能够领略人生的宽广与丰富。但是,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虽得到普遍重视,但尚处于盲目、低效的状态。基于此,本人在所带班级开始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尝试。
农村学校图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我在班级群发起了捐书活动,每位家长至少捐五本。我自己首先捐了十本。家长积极响应,很快不光班级书架上摆满了学生爱读的书籍,就连讲桌上,窗台上到处都有我们喜欢的图书,真正达到了学生目光所及处皆是书。而且我规定看书之前必须擦干净自己的小手,稍有褶皱我总是当着学生的面小心翼翼的压平,让学生知道老师眼里书是宝贝。因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班的学生都将书视为生命中珍贵的东西。
爱玩爱闹坐不住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我经常会在快下课时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可以坐在座位上读,也可以站着读、蹲着读、趴着读。可以独自阅读也可以两三个好朋友一起读,上课被束缚的学生一下子觉得自由了许多,读书的热情也高涨了许多。除了正常语文上课时间外,自习课、午休前、晚自习前都有十五分钟的阅读时间,学生可以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童谣,也可以和伙伴们一起创编童话,也可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周末时课业作业很少,我经常安排学生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或者将自己读过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这样一来,一方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与父母间的感情交流。此外,班级的童话剧场每周三下午定期开放,完全成为由学生自编自演以开放、交流、互动为主题的学生自由活动的乐园。内容丰富多彩,在欢笑中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每周我都会向孩子们分享一首经典古诗,写在黑板的最左侧,整一周孩子们不管是在两操还是放学集合时总能听到他们大声的诵读声,到周末就连平时不愿张口的孩子也能背得滚瓜烂熟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晨诵午读暮省的活动,每天早晨我们都会由一首精美的小诗开启一天的学习,而午餐后,我们总要再读一篇童话故事才能休息,暮省是由一句话日记结束一天的学习。一句话日记可以是一天的所见所感,可以是摘抄的一句话,也可以是读书心得。半学期的课外阅读实践,每个孩子都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本学期,我们又开始了整本书阅读,我推荐孩子们阅读的第一本书是《汤姆·索亚历险记》。我们每周读一个章节,然后同桌互相讲一讲,小组交流一下收获,最后全班交流,学期末组织进行整本书阅读分享,学生热情高涨。有时候为了奖励学生,我经常让作业提前完成的学生去自由的阅读,有时候奖励他们周末可以选择一本自己特别喜欢的书带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而我在上语文课时总是会花大量的时间引入课外的知识,比如讲《坐井观天》时,我会讲几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更多的时候讲到一半会戛然而止,学生正听得入迷时下课铃响了,当然我出教室门时也不忘回头告诉孩子们这个有趣的故事哪里可以读到,往往是我还没迈出教室门学生已经跑到书架上开始争抢着搜寻。
阅读,是心灵的旅行。通过阅读,我们让学生知道美丽的星空是广阔无边的,大自然是神奇而美丽的,知识的海洋是无穷尽的……而并非只是为了完成一次考试,得到一次高分。正如亲近母语专家徐冬梅女士所言:“阅读不是目的,一味宣讲阅读的实际功用,例如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可以获取知识,可以提高学习能力等等,都不能真正让阅读走进心灵。”正是我们没有功利性的阅读目的使学生每天都享受着阅读的快乐。读古诗,我们不讲杜甫、李白,因为我深知,在我们日复一日的诵读中,李白的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一定会深入到学生的灵魂中去;诵宋词,我从不讲李清照,苏轼,因为我懂得,读得久了我们一定会和他们心意相通的。苏轼乐观生活的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读童话,讲童话,表演童话,也可以改编童话创编童话,看似没有目的的自由的诵读,总有一天我们所有读过的书籍一定会内化为我们的气质。
总之,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我们虽不能行万里路欣赏沿途的风情民俗,但是通过课外阅读我们依然能够领略世间百态、世情风俗。作为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我们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途径,帮助学生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让每一位学生在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乐园里健康成长,让他们那美丽童年因为读书而放射出更加动人的光彩,让阅读真正成为孩子生命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