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媛媛
(静宁县阿阳小学,甘肃 静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这些名言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朗读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心智活动。学生朗读能力的高低,是检验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有感情的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笔者现就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谈一点粗浅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识字量增加,也掌握了朗读的一些基本技巧,已经能较为正确地朗读课文,但教师仍不可忽视范读的重要性。因为精彩的范读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及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模仿和及时掌握正确流利的朗读方法,能及时把握感情的基调和朗读的停顿、节奏、语气、重音等的变化。
首先要引导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丢字、不加字、不重复、不读别、不读错、不破句、读通顺;其次要力争做到读准字音,分清前后鼻音,分清平舌音音和翘舌音等。再者,教师要耐下心来,多范读、多领读,还要逐字逐句训练,反反复复指导,循序渐进训练。当学生有了进步,要及时肯定、及时鼓励和表扬。
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但能培养朗读的良好语感,而且能很好地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阶段,要通过选取精彩的篇目或段落,从朗读的语速、节奏、停顿、重音、重读以及情感基调语气把握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
小学阶段精彩感人的课文很多,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卖火柴的小女孩》《桂林山水》等,都是训练学生朗诵能力的好作品。
在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受主题,在读中把握感情”。通过深情地朗读,感受中朝人民血浓于水的感情。现以课文第一段部分句子和最后三段为例,阐述如下:
1.精选精彩朗读段落,教师范读,学生用朗读符号标注。(注:括号内的注解表示朗读的语气和情感基调;“/”表示节奏停顿;加粗、化线的词语表示重读。)
大娘(亲切),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请求)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心疼大娘的语气)。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反问)快回家/休息吧!(恳求)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加重,语调高昂)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加重,反问)
……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高昂,激动、难舍难分)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请求、惜别)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高昂!体现血浓于水,亲情永在!)
2.教师领读,注意感情的基调、朗读的节奏、停顿、重读、语气。感情的基调要深情而饱满;节奏和旋律要深沉而舒缓;停顿上,有的地方应该长点,而有的地方停顿要短;对于表达强烈感情的词语应重读;表达反问的句子语气要强烈而坚定。
3.学生按照老师范读、领读及标注要求,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朗读。可进行集体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个人展示读等各种方式的朗读,在读中体会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
学校和班级可以如期举行一些朗诵比赛,如经典诵读比赛、迎“五一”、“五四”、迎国庆、庆“六一”朗诵比赛等,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这些比赛,可以使学生在自我展示中提高朗读能力。
在比赛的组织和指导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有时还需要反复指导。有的朗诵中还要设计和分配角色,如领诵、男女合诵、多声部朗诵等。因此,朗读形式要灵活恰当,要尽量使学生全体参与,给每个学生都创造朗读的机会,使其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朗读能力是阅读能力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作品内容、主题的准确把握等方面都十分重要。因此,从小学阶段起,教师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