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香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小学,甘肃 兰州)
事实证明,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很大一部分时间是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水平的。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制定奖惩制度是可以有效带领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课堂教学的。本文就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奖惩的策略及技巧进行了相关议论。
奖惩是班级日常管理的一种常规方式之一,是基于学生的心理需求,来制订具体的奖惩内容。设置的奖励是为了鼓励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而惩罚条例则是为制约不遵守制度、不完成任务的学生。事实证明,在教学环境中,实行奖惩制度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学习产生正面的影响,改变以往学生懒散、堕落的学习态度。正确合理地使用奖惩制度,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并挖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潜能,促使学生语文的全方面发展。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奖惩制度进行管理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具有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效果,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提高相互竞争的意识,并为之付出努力,一步一步地提高自身语文水平。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实施奖惩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奖惩的方式方法,避免弄巧成拙的局面发生,尽可能地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制订出符合本班级的奖惩条例。就比如说,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为一个班级制定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奖惩条例时,就可以在班级里做一个问卷调查,征询一下学生认为的合理奖惩条例是什么样的,问卷内容可以包括,“对于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如何惩罚”“对于语文成绩提高的学生怎么奖励”等系列问题,在进行意见搜集整合之后,语文教师还可以课余时间随机抽选同学到办公室,向他们了解一下班上对于这个奖惩条例的态度,再进一步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的奖惩条例制订方式,十分民主和全面,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意见制订出来的,在以后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行的时候,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主导性,又可以避免部分不服气的同学不理解奖惩制度的情况发生。
一个班集体的学生水平往往是参差不齐的,而如果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只依照一种奖惩制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并用一种奖惩方式,很容易造成班集体不能共同发展、呈现两极分化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并且使其自信心受挫,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采取奖惩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科学的管理方式,根据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奖惩措施。就比如说,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制订每一学期期末学生成绩奖惩制度的时候,就可以在期末考试前,根据每一位学生自身语文所在的名次排行,制订前进相应名次的任务,完成任务则进行奖励,未完成则进行惩罚,而并非将全班所有学生放在一个水平上,制订一个统一的任务。通过实行这样一种分层次的奖惩措施,就可以让在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语文的节奏,并且不断地向前进步。分层化的奖惩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学生的有效化管理,促使全班所有学生共同发展语文素质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
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大都心智未发育完全,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如果语文教师没有把握好惩罚的度,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信心就很容易会受到打击,对老师的话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对语文的学习抱有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显然这样的结果,与制订奖惩措施想要达到的结果背道而驰,所以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明白,重视奖励减少惩罚,尽量从正强化方向去激励学生学习语文。比如,小学语文教师每节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时,就不要提出只对完成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对未完成的学生要进行惩罚,而是转化思想,提出根据完成程度进行奖励,对于完成得较好的同学可以得到“一等奖励”,对于完成得一般的学生颁发“二等奖励”,对于未完成的学生不进行奖励。这样的一种奖惩模式就是重在于奖励,让语文学习成绩优秀生得到自己应有的奖励的同时,让部分语文成绩后进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励,并且让后进生在优秀生的牵引下找到学习语文的动力,在班级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奖惩措施的实施一定要注意奖惩的适度,根据学生自身的想法,去制作符合本班学生合适的奖惩制度,并且在此过程中注意分层的奖惩措施。语文教师也应该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避免惩罚过度,导致学生在内心深处对语文学习的抵触,合理运用奖励模式,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动力,使之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