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福建省平潭北厝镇先建小学,福建 平潭)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是指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与学之间探求一种平衡关系,努力实现二者效益的最大化,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问题已有多年的探索,接着就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几点浅见。
问题往往是数学活动的开端,小学的孩子天真烂漫,好奇心极为强烈,对自己所遇见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都想问个为什么,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投影、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他们所感兴趣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驱动力。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为学生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段多媒体动画:一个寻宝团队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在一个隐蔽的山洞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大宝箱,众人喜出望外,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试遍种种方法都无法将宝箱打开,正当大家垂头丧气之时,一个年纪轻轻的探险家细心地在石壁上看到了这样的一行字“若想打开宝箱,那就须知18世纪第一个平年2月最后一天的日期。”这时候视频戛然而止,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大大的字“同学们,你们能够帮助探险家们打开宝箱吗?”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个个都专心致志,在面对这一问题时,他们没有退缩,都表现出一幅兴趣盎然的模样,非常主动地翻起课本,寻找答案,还会时不时地与同学进行交流,或者是向我求助,最后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说出答案,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现代信息技术非常明显的一个优点在于生动形象,而这个优点又是数学这门学科所欠缺的,它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转换成为学生能够直接感知到的具体事物,有助于向学生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学生得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成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量角、画角并且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虽然教室有可以用来示范的大量角器,但是后排的同学在听讲的过程中很难清晰地看到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是我把量角器带到每个学生面前展示一番,那么必然相当浪费时间,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上向学生展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平等、清楚地看到量角器的各个部分。除此之外,对于量角器的重要部分,我在课件上通过闪烁、变色的方式向学生重点强调,这样学生很快就能领悟到学习的重点内容,也很快学会了画角、量角。
任何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使知识能为我们所用,为我们的实际生活所服务,这一点在数学这门思维逻辑性极强的工具性学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就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际运用能力,让数学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我给学生播放超市的影像文件,让学生在“逛超市”的过程中体会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我不时地给学生提一些问题,如一瓶可乐的标价是3元,那么这个数字3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那位顾客的篮子里放着5瓶可乐,这个数字5又指的是什么呢?收银员又要如何计算总价呢?学生对于这类生活问题是十分感兴趣的,他们根据自己以往的购物经验七嘴八舌地交流起来,最后也能把单价、数量、总价这三者的数量关系说得头头是道。
传统教学的练习模式单一,大部分教学都是通过题海战术的模式来达到相应的练习目的,实践表明这样针对性不强、略显盲目的练习模式是不能给学生带来太大帮助的,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是格格不入的,随着时间的累积会让他们过早地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练习模式是帮助我们走出这一困境的绝佳途径,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设置多种学生感兴趣的题目类型,多角度、全方位地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学以致用能力的养成。通过信息技术变换练习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将学生从学习的被动地位转移到主动地位,娱乐性的练习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能够非常快速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生动形象、灵活交互的练习题目能够让孩子们乐此不疲,积极主动地探求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在这样欢乐的练习形式之下都能有所收获。
随着时间的流逝,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为当下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逐渐成为小学课堂不可或缺的美妙风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做到创设问题情境、改良教学过程、密切联系生活以及丰富练习形式,将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发挥出来,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高效、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