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黎
当前,多数教师都特别关注小学生回答问题是否积极。那么,如何调动小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呢?
通过走访大量的一线教师及参与相关问题的研讨,笔者认为,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儿童身心变化的规律。刚入学的学生好表现,很喜欢回答问题,有些甚至还没听懂问题就抢着举手回答,这导致部分学生总是找不到机会发言,逐渐失去了回应老师和同学的兴趣;到了五六年级,有些学生开始变得羞涩,不愿意表现,即使是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愿意说出来,课堂气氛随时会变得沉闷,久而久之,回答问题的兴趣也会减弱。
2.怕回答错误丢面子。有些学生自尊心很强,怕回答错误后老师和同学看低了自己,所以宁肯缩在一边只听不说,即使老师硬是叫他回答问题,他也是兴致不高,明显排斥。
3.问题设计缺乏梯度,不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教学的发生总是伴随着问题展开,问题设计得是否合理,关系到学生的参与度,过难或者过易效果都会受影响。
4.教师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够有效和多样。课堂上,很多老师提出问题后就急着找举手的学生回答,回答完了就小结,然后继续进行下个环节。这种方式相对单一,在如何调动全员参与这个问题上思考得不多。
5.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 “很好”“再想想” “还有补充吗?”等等,这样的语言评价显然不够多元。
1.示范先导,整体推进,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老师一个问题抛出后,几乎全班学生都抢着要回答,这是他们爱表现的天性。如何让每个学生的表现欲望都得到保护呢?教师可以先选取一位或一组学生来做回答问题的示范,然后请其他学生把答案说给同桌和自己小组的同学听,这样的处理方式比较适合开放式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倾听、表达的对象,让不同的学生表达各自不同的想法,既保护了学生的表现欲,又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2.注重方法,引发思考,为学生提供主动发言的机会。
(1)组织辩论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仔细研究,选题就一个问题或者一个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要分别代表自己的小组发言。学生很乐意为团队荣誉而战,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其中,主动发言。
(2)小老师角色提问。在实践中发现,高年级的学生面对老师提问,回答的积极性不高,可是如果让他们转换角色做小老师,让学生给学生提问,他们的主动性往往就会增强,这也说明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和互动。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这样的环节,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3)利用信息工具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问题。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为教学带来了便利,比如,在教学中运用投票器或APP软件,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直接参与答题,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互动、全员回答问题的机会,而且工具的统计功能也直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详细情况。
(4)重视学生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很多时候,老师问题的提出是基于间接经验,学生往往也是依靠基本的推理得出结论,进而参与回答问题。如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感受会更直接,回答问题也就更有信心。比如,在学习 “通过天平来判断两侧物体的大小”时,老师让学生自己制作简易天平秤,并进行实际称重,学生真实地看到了重的一侧向下轻的一侧翘起的现象,有了这个基础,再让学生回答这类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5)设计游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然参与互动。学生喜欢轻松、活跃的氛围,而游戏恰恰能够营造这样的氛围。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把适合的游戏引入课堂,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开口交流和表达。比如,分组开火车游戏、二人出拳游戏、知识闯关游戏等,都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回答问题。
(6)教师运用智慧或技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的魅力源自智慧与技巧,通过教师个人魅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老师课堂上可以适当装傻出错,让学生来与自己辩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斗志,激发他们主动发言的积极性。记得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故意把最小的自然数说成是 “1”,学生发现后提醒老师,老师继续装傻,从而引发了学生对最小的自然数到底是 “1”还是 “0”的深入讨论,最终这一知识点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
(7)教师问题的设计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如果老师设计的问题整体偏难,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就没有办法参与进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帮助他们提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智慧的评价往往能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使用鼓励性语言。教师要善用鼓励性语言,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要引导大家一起表扬回答问题者,表扬她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容易出错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到错也有错的价值,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待他人都要有容错之心,这样一定会增强学生参与互动的信心。
2.制定回答问题的激励机制。比如,分小组绑定加分制,促使学生相互帮助,人人参与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有经验的老师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状态时设计了 “长葫芦,摘葫芦”的环节,问题回答得好、参与积极就 “长葫芦”,否则就 “摘葫芦”,有奖有罚,激发参与热情;有些老师还发明了 “红花台” “盖章区”等激励方式。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更要格外关注,有时候需要付出耐心等等他、启发他、鼓励他,逐渐提升这类学生的参与信心。有经验的老师在这类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面带笑容,就算回答不流畅,老师也会说: “不急,再想想”;一旦学生回答正确,一定会给予学生爱的鼓励。
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效果,每位老师都该重视,并努力探寻调动学生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