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鹏
谋无遗策,是说谋划时没有遗漏的计策,形容谋划周密。教学设计是一件需要科学严谨、耐心细致、一丝不苟、周密安排的工作。教师应该追求教学设计的谋无遗策,力求做到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下面结合杭州市江城中学查老师执教的一节部编七年级 (上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观摩课——“师生交往”(以下简称 “本课”),谈谈怎样打造谋无遗策的卓越课堂。
所谓板块设计,就是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 “板块”,使教学过程呈 “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种设计使整节课布局完美、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可以这样说,板块设计是被课堂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缺少明确新颖的板块设计,只是把教学过程分为:环节一:最美丽的一瞬间;环节二:问卷调查;环节三:同心合力找方法。这三个环节的划分,形式上不统一,内容上不协调。如果在三个环节的基础上改为这样的板块设计:板块一:最美丽的一瞬;板块二:最真实的一问;板块三:最合理的一招。这样的板块设计形式统一、内容和谐、新颖别致,有助于打造板块设计谋无遗策的卓越课堂。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它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思维引导不当,就可能偏离教学主题,也会导致认识的偏差甚至错误,难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本课在课堂导入时,要求学生 “七嘴八舌话交往”。教师先让学生正面思维:哪些职业需要交往能力?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又让学生反面思维:哪些职业不需要交往能力?为什么?教师这种从正面思维与反面思维两方面进行思维引导的做法,根本就没有必要,不仅偏离教学主题太远,也起不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本课是谈师生交往,而不是谈一般的交往。在课堂导入时这样引导,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也达不到教学意图。
本课教学环节一:最美丽的一瞬间。教师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思维:请你想象出一个比喻,能形象地体现出你们希望的老师与你们的关系。举例:鱼儿与水。鱼儿与水相伴相随,鱼儿离不开水的呵护,水向往鱼儿带来生命的活力。学生是这样回答的:鸟儿和大树;阳光和树苗;蓝天和彩云;画家和画,老师是画家,我们是一幅画;小苗和大树;蜡烛和火。本课第二个层次 “亦师亦友”是谈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平等相待、相互促进、携手共进的师生关系。教师这种类比思维的引导,也存在思维引导不周密的问题。老师的举例 “鱼儿与水”就值得商榷。师生到底谁是鱼,谁是水?好像说不清楚。学生的回答,也存在师生关系不平等的问题,师生到底谁是蓝天,谁是彩云?谁是蜡烛谁是火?似乎也都说不清楚。可见,思维引导一定要周密,不能引导学生误入歧途。只有通过科学、周密、严谨的思维引导,才能打造出思维引导谋无遗策的卓越课堂。
课堂的问题设计即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问题设计具有较强的教学艺术性。如果问题设计周密,具有科学性、启发性、适度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就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调节课堂气氛、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重要作用。
本课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在让学生正面思维和反面思维之后,还设置了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需要学会与教师交往?学生是这样回答的:
生1:和老师和谐相处,会让我们学习变得更顺利,今后的路变得更好走一些;因为老师的话80%以上是正确的。
生2:提升与老师的亲密度,遇到难事与问题可以向老师倾诉;提高交往能力,提升师生感情,老师也能在生活上帮助你。
生3:可以锻炼我们的交往能力;与老师感情好的话更愿意学习。
这个提问的指向过于宽泛,答案过于开放。从学生的回答情况看,学生只能泛泛而谈。其实,本课应该设置的重要问题是: “我们与老师积极交流,老师与学生分别会有什么收获?你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怎样理解的?你觉得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你对尊重老师是怎样理解的?除了尊重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需要我们怎样做?”并且,这个问题设计也存在偏颇,因为教材讲的是 “师生交往”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而不是单纯讲“学生为什么需要学会与教师交往”。只有重视问题设计,追求问题设计的周密,才能打造出问题设计谋无遗策的卓越课堂。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觉悟的重要工具。教材使用的基本要求就是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果教材使用不当,就难以实现教学意图,课堂教学目标也难以达成。
本课环节一:最美丽的一瞬间。教师设置了一个课堂活动:写出最喜欢的老师,打动你的一瞬间和你的感动。教师请各小组拿出桌子上的彩色A4纸,上半张大大地写上学生身边最喜爱的教师的名字,然后在纸张下半部分简要写出他 (她)最打动你的瞬间和你的感受。讨论结束后,要求把上半部分裁下背面张贴在黑板上。
教学现场,学生写好后陆续贴到黑板上,因为时间关系,仅贴上了12张。老师随机查看,共查看了7张,陆续请7名同学谈 “最喜欢的老师,打动你的一瞬间和你的感受。”这个课堂活动,原本属于本课教材最后一页的 “拓展空间”的内容,可以作为巩固新课、情感提升、课外拓展等来使用。本课用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这样使用教材值得商榷。这样使用教材,这样开展课堂活动,其生活性较强、参与性强、互动性强、趣味性强、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还比较好。但是如果从教材使用的科学性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的角度看,这样使用教材是有问题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其知识目标是: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知道怎样与教师交流沟通,明白师生交往的意义;知道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亦师亦友,明确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关心理解老师;能力目标是:掌握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学会化解与老师矛盾的方法与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增强学生的师生交往愿望,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弘扬尊重老师的优良传统,增进师生情谊。本课的这个活动,到底能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很值得怀疑!整节课,对于教学相长,亦师亦友,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学会化解与老师矛盾的方法与技能等教材内容,教师很少涉及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材内容,或者说,偏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最终偏离了教学目标。要打造教材使用谋无遗策的卓越课堂,就应该在教材使用的周密性上狠下功夫。
课堂活动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实施的主要途径和保障,是教学落实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学生思考、探究、对话、互动、参与的平台,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手段。课堂活动的设置应该周密,否则既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也达不成教学目标。
本课环节二和环节三,教师开展了一个课堂活动:学生开启平板电脑iPad,登录网址之后,完成关于师生交往的学生网络调查问卷,填写并展示调查结果,然后针对调查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学生分组后用10分钟的时间交流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想出自己的绝招,把方案写在准备好的大纸上,全班交流展示。
教师设置这一活动,如果从形式上看,比较新颖与时髦,运用的是先进的工具——平板电脑,采取的现场调查——网络问卷,使用的是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但是如果从教学时间看,消耗大量的教学时间,本课实际用时超过1小时。从教学效果来看,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活动设置的意图是,掌握师生交往的有效方法,学会与老师主动交往。从学生回答的情况看,虽然涉及主动、大胆与老师交流,但是彼此尊重、平等相待、主动关心、理解老师等教学的核心内容,都无法通过这样的活动来体现。可见,打造活动设置谋无遗策的卓越课堂,应该特别关注课堂活动设置的周密性。
总之,要打造谋无遗策的卓越课堂,就要在板块设计、思维引导、问题设计、教材使用以及活动设置等方面周密设计,精心安排,以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态度精益求精地进行教学设计。如此,才能让课堂呈现出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