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勇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三堡实验小学,江苏 徐州)
根据人的生长发展规律,学生的身心特征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体育教学中设置学练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法、组织学练形式等均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到量体裁衣,设计合理、科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有意注意时间短,上课容易开小差,教师单调、枯燥、乏味地传授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针对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规律,采用游戏化教学进行体育基本技能与方法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
游戏化教学可以促进小学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智力,陶冶情操,而且通过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开展知识竞赛、进行小组合作等措施,提升小学课堂游戏化程度。《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要以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为主,多采用游戏练习、情景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这对学生学习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要富有童真、童趣,要注重儿童学习兴趣的激发,创设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故事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例如,一年级立定跳远教学,课程开始创设“夏天来了,青蛙妈妈教青蛙宝宝学习跳远本领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扮演青蛙王子、青蛙公主等不同角色,在音乐伴奏下模仿小青蛙游泳的动作进行热身,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模仿青蛙妈妈蹬腿、伸臂等动作,将立定跳远技术分解融入情境游戏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进行情境延伸,引领学生模仿小青蛙跳荷叶,将双脚用力蹬地起跳,轻巧落地动作贯穿游戏中,有效解决了本课重点,在学生初步掌握立定跳远动作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跳过两片荷叶,跳过不同距离的荷叶,变换方向与距离,使学生在情境和游戏中学练,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移动跳跃的能力,在师生互动、小组结伴学练、展示评价中情感得到发展。
游戏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特点,教学中教师传授运动技能知识,可以寻求生活中的教学元素,将技术动作进行拆解,引导学生模仿,通过游戏进行迁移,简化运动技能,使学生在游戏中学、游戏中思、游戏中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例如,一年级投掷轻物教学,在准备活动部分,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想象骑马赶车的场景,引导学生在慢跑中模仿马夫勒缰绳、扬鞭、赶马动作,将投掷轻物技术中的引臂、挥鞭动作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融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又提高了学练实效。再如,小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技术教学,教师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想象扫帚扫地的动作,引导学生模仿练习,将支撑脚的站位与摆腿动作与扫帚扫地有机联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练热情,提高了学练实效。基于生活实际,通过游戏进行技术动作迁移,使学练有趣、有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能力得到提升。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喜欢故事与童谣,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师教、学生机械模仿操练的模式,应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视角考虑,注重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有效性,通过游戏,简化复杂的技术动作,使体育课堂充满童真、童趣。例如,低年级站立式起跑教学,为了避免枯燥的跑,避免出现同手同脚的问题,教学中通过游戏模仿老奶奶走、老爷爷走,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借助不同颜色的标贴贴于异侧手臂上,既有趣,又有效,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跟随教师进行模仿,学练效果得到大大提升,也使跑的技术教学充满童趣,提升了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相互联系,有机融合,游戏教学应贯穿课的始终,使学生在游戏中学、游戏中练,游戏中舒展身心,陶冶情操。例如,一年级立定跳远教学结束部分,教师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脚对脚、背对背,你推我、我推你的拉伸游戏,在合作游戏中放松下肢肌肉,陶冶学生情操,使身心放松。
总之,低年级体育教学要基于儿童发展的视角,采用情境性、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简化运动技术,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