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毕业生与地方高校转型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8-02-23 17:08杨爱萍
锋绘 2017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人才

杨爱萍

摘要:我国现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的时期,急需大量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多元化需求的矛盾日益突显,大众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促使每年就业人数增加,人才积滞。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必需转型,转型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应充分认识转型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手段及方法,突出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培养高规格、服务社会能力强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音乐专业毕业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地方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要适应高校转型发展,就必需提高毕业生社会适应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掌握音乐专业基础理论知識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意学生既是转型过程中的主体要素,也是转型的受益者。要在态度上解决学生愿意学、主动学的问题,向应用型转变不是单一的的改革,它是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到新形势下,从全局、整体、系统的角度设计、实施和推动的全方位综合性改革。

1高校转型对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提出的新要求

1.1转型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当今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趋于市场化、多元化,不同行业和领域对音乐专业毕业生提出的要求各不相同,学校作为办学的主体,需要从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到评价机制进行全方位转变,重点将办学定位转到地方型上,将人才培养目标转到应用型人才上,将培养模式转到“校政、校企、校校”合作上,将学科专业结构转到支撑和引领地方产业发展上,将师资队伍转到“双师型”素质上。

1.2建设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

地方院校在适应高校转型中,应该全面贯彻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为重点,强化学校品牌意识、专业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培养基于文化多样性、艺术多元性、服务当地的应用型人才。

1.3找准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办学定位

高校转型必须以地方社会需求为向导,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音乐艺术类岗位所必需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重组课程体系,强化教材建设,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音乐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音乐技术训练与职业能力训练相结合,立足边疆,面向地方文化艺术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2转型背景下,音乐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

(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具有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所必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知识创新和终身学习的初步能力。

(2)具有用科学发声方法进行歌唱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能正确分析和处理作品,有正确的审美观,能胜任声乐表演、群众文艺辅导、音乐教学的歌唱教学和辅导工作。

(3)具有常用键盘乐器的弹奏技能、音乐表演能力和为歌曲配弹伴奏的能力,具有自弹自唱的能力,以适应教学、表演、辅导的需要。

(4)具有合唱指挥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声部训练技巧、视唱练耳能力、指挥方法,以适应中小学学校、群众团体等的合唱训练和演出指挥需要。

(5)具有一定的舞蹈功底和舞蹈编排的能力,以适应各类活动中舞蹈编排和演出的需要。

3探索音乐专业毕业生与地方高校转型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3.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各高校按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制定培养人才的方案。地方院校中的音乐专业要转型,首先就是要根据当地地方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和教育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具有应用型特征的基础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音乐人才。

3.2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音乐专业的常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陈旧,为适应转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应更细化和拓展,比如在传统安排的通识教育类课程和专业必修课基础上,加大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具体课程是在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和声等传统基础课上,增加地方特色专业的选修课程,比如民族器乐、地方少数民组民间歌舞等,还可为转型需要,加大在校外实训基地的职前强化课程,比如音乐教师模块的,可到中小学观摩、见习,基层文艺模块的,可到当地文化馆、歌舞团见习等。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基础。除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还应注重自身教学团队的建设和转型,培育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鼓励本院教师到省内外知名院校访学、培训、进修,拓宽艺术视野,提高专业水平,努力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把教学观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评价方式从校内老师评价向校外专家认可转变,教师素质从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变。

3.4挖掘地方特色,大胆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发展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设计,调整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加大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突出艺术实践性和职业岗位需求,进一步深化导师制和专业教研室模式,将社会项目引入课堂满足社会对应用型艺术人才的新需求,力求符合“教、学、做相通融,产、学、研一体化,服务社会”的目的。

3.5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认真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管理,严格教学检查,设立院级教学督导工作组,检查教师上课、学生出勤、教学秩序等情况,严格调停课制度,建立教学双评机制,及时收集师生反馈意见,狠抓“三风”建设。

转型是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打通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通道,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目标,人才培养质量高否,关键看毕业后服务社会的能力强不强,要充分认识转型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意义,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地方院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地方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理念、体制、模式和方法的全面创新,是需要高校人人参与的系统创新工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转型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转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