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俊 袁明帅 张卓
摘要: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保障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基础。信用信息服务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咨询服务,在降低信息不对称,防范信用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信用交易活动最频繁最多的场合就是金融领域,金融领域由于业务需求对信用信息服务的需求量很大,质量要求也很高,于是信用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信用信息;信用服务体系;体系构建
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发展与进步,市场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化,竞争方式由原来的客户与客户之间单一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了整个供应链与整个供应链之间复杂而多元化的竞争。在同一供应链上的各个链节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中小企业解决所面临的融资难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资金运作能力,并且能够帮助降低供应链的管理成本。帮助银行对处在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有效评估,已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2基于供应链金融的银行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功能设计
构建银行的信用信息服务体系需要综合考量多方的因素,并根据银行业的发展阶段以及业务需求选择相对应的模式,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构建的目标。构建银行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包括不同的子系统,用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把子系统进行整合,形成了整体合力,为了满足供应链融资贷款的需要,也为了使银行能够获取更多的信用信息,银行的信用信息服务体系是由制度、组织、技术、管理等四大体系组成。
2.1制度体系
就银行信用信息服务体系而言,其制度体系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
2.1.1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由于银行的种类不同,经营的项目和服务理念以及市场的定位均不同,那么制定的战略规划就差异性明显,对信用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就呈现了不同的特点,例如一般商业银行都会比较看重银行的贷款业务,为了能够全面掌握企业和个人的各种信用信息以及相关的信用水平。二是指包括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在内的战略目标。主要是指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在银行的作用和预期的目标的项目的综合,综之,战略规划作为企业决策的方向性的指导,能够对组建银行的信用信息服务体系起到指导作用。
2.1.2权责分配
组建银行的信用信息服务体系需要各方的力量相互協作。需要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沟通,要确保参与者之间紧密的合作,保障信用信息服务的顺畅。文中的银行信用信息服务由银行内部机构提供,权责划分较为明确,可以利用银行内部现有的机制,也可另外制定服务体系内部的适应个性化需求的个性化权责分配机制。保证这种合作的基本前提就是对各方的责权利进行明确划分。要做到“岗位清晰、权责明确”。对参与其中的各方部门界定清晰,还需要详细说明岗位职责与任务,以确保银行信用信息服务的有序进行。
2.1.3操作规章
操作规章是将战略规划与各个子系统的具体实施步骤相结合的章程。信用信息服务体系的操作规章是制度体系中规定较多,要求较为严格细致的。可以把操作规章看做是信用信息服务整体过程的“说明书”,将子系统目标细化成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是其基本内容。操作规章对信用信息服务的实践环节直接进行规定,是将各个环节程序化、标准化的文字约束。
2.1.4应急制度
经营风险是银行开展业务时最为关注的问题,由于很多复杂的情况,导致银行遭遇突发性风险的几率比普通企业高很多。银行的绝大多数信用信息都会涉及到客户的隐私,于是,如果对隐私等权益问题处理不当,就会被追究相关责任,甚至会波及到银行的声誉和信誉。所以应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银行信用信息服务中,应由银行各部门共同分析并根据银行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应对信用信息服务过程可能产生的风险。在规划风险规避的操作流程过程中,应尽量做到详细细化,这样才能化解各方矛盾,将损失降到最低。
2.2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组织结构),指的是在信用信息服务体系中,各个职能部门的设置情况和权责分配的情况。在组织体系规划过程中,需要详细规划和设定各个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在银行信用信息服务中组织体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3管理体系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银行信用信息服务体系的管理体系是在构建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对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机构和能够参与信用信息服务的商业银行以及有关活动的分支机构的部门等的职责进行权限管理,以及对构建过程的投入成本的分配,最终有效规划是应用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目标的实现。
3结论
本文针对银行信用信息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运用供应链金融的思想,以信息服务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银行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及银行信用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与实施。通过分析目前银行信用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供应链金融的银行信用信息服务,并从银行层面、供应链层面、核心企业层面以及中小企业层面等四个层面论证了构建基于供应链金融的银行信用信息服务体系的必要性,且进一步探究基于供应链金融的银行信用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与实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