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颖莹
年味有多种,而我独爱汤圆。
元宵节一早醒来,窗外便鞭炮不断,厨房里欢声笑语不断。妈妈和妹妹一起揉米团包汤圆,母女俩配合默契。煤气炉舔着蓝火苗,锅里热气腾腾,空气里仿佛弥漫了糯米汤圆特有的甜香。
我赶紧进行简单洗漱,催小懒猪弟弟起床过来帮忙。妈妈将黑芝麻、白芝麻、花生米、白糖拌和在一起,散发出甜蜜的气息。我和妹妹将馅料往汤圆皮里装填,转动,捏拢,一只圆圆而可人的汤圆便完成了“初稿”。包到一定数量,妈妈便娴熟地蘸上均匀的水,倒进有糯米粉的大簸箕里反复地滚来滚去,越滚越圆。
那年,春节不像往年下着阴冷的雨,可气温终究比平时低了许多。妈妈穿着一件薄薄的外套,额头和鼻尖却也冒出细细的汗珠,大簸箕两边的扶手处已被磨得锃亮。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负责、对家务的操劳,妈妈拿惯了粉笔的手也长满了茧子。用大簸箕滚汤圆,对妈妈来说是个体力活,可妈妈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
大簸箕里翻滚的汤圆个头不一,而且并非都是圆滚滚的模样。妈妈调侃说,你们姐弟俩做的汤圆,品相还有上升空间哦。弟弟将舌头一吐,做个鬼脸。是呀,他做的汤圆真的不怎样。我们都笑了。妈妈将个头均匀的挑在一起,对剩下品相不好的进行加工。经过妈妈的手,每个汤圆都模样俊俏周正,圈圈团团,盘在一起,很是诱人。在锅里的汤圆滚上滚下,偶尔用勺子搅拌,因为糯米粉容易黏锅,不能煮多。媽妈特地叮嘱我们,待汤圆往水面上飘,方能往汤里添加适量白糖。很快,汤圆便完全熟了,它们一个个漂在汤上,如同明月挂在天空,何等美意啊!
妈妈说:“我们家团圆了,可留守的学生们还没团圆呢。”于是便到学生宿舍,喊了好几个学生来我们所住的教师宿舍一块吃汤圆。不单是元宵节,平时只要有肉有鱼的饭餐,妈妈总会喊几个学生到我们家“加菜”。很小的时候,心里总是讨厌他们来抢我们的汤圆吃,抢我们的肉吃,因为,自小没有爸爸的我们,就靠着妈妈那点微薄的工资,能吃上顿汤圆、吃上顿鱼肉,也是不容易的。
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等功效。正月十五闹元宵时,古人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由于糯米有粘性包圆下锅不会散开,主要还是因为糯米具有御寒的功效。邻居们经常说,我们双胞胎姐妹到底是吃汤圆长大,瓷白瓷白的,像小糯米人一样可爱,都说妈妈有福气。
是啊,妈妈是有福气的。前几年我出来工作了,妹妹也到外地的城市发展,跟妈妈一起做汤圆的次数便少了。我一度以为,家里的年味也就跟着淡了。可就算一个人,妈妈元宵节也一直坚持做汤圆,毕竟除了我们,她还有许多“孩子”呢。妈妈说,家里的年味,年年都是浓的。我想,那是因为妈妈的汤圆里,有满满的爱吧。
电话响了,是一位在北京事业有成的姐姐。她从小是孤儿,小学期间,妈妈每年都喊她到家里吃汤圆,有福气的妈妈便又多了一个女儿。电话里,我们像喜鹊一样寒暄过后,她迫不及待地要妈妈听电话,她说,每每看到汤圆,总会想起故乡,想起母亲的模样。
我把手机递给妈妈,发现自己已是泪眼婆娑。
责任编辑:青芒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