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阅读

2018-02-23 04:2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课外人文课外阅读

(兴宁市宁新中心小学 广东兴宁 5145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就是最经常的、直接的语文实践,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阅读习惯欠佳,能力弱,缺乏读书的兴趣,过多沉迷于游戏看动画片中,主动读书的人很少或仅限于语文书,课外书籍几乎无涉及。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缺失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颇为担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索的意识,过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懒于动脑思考感悟,缺乏自己的感受,他云亦云,以他人的认识代替自己的见解。教师的付出多,过于亲力亲为,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1]

一、开展语文自主阅读的背景

1.是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开展语文自主阅读,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无疑地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之所需。[2]

2.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时下的语文教学,教材单调,学生的阅读认知过少,一学期几十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只有开展好语文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

3.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于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它的人文性。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单靠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开展好语文课外阅读,用丰富的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陶冶下一代,才能符合语文本身特质之所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开展语文阅读除了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精神熏染外,还通过阅读自然科普著作,提高人的科学素养。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当代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

二、开展语文自主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精神。人文素质提高,必须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染以及自身的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而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2.促使学生人文素养和科技精神的理性结合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敢于批判和革新的精神。通过阅读科技读物,接受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

通过自主阅读促使学生感受人类追求真理、追求幸福、追求进步的执著与艰难,形成对人类命运的自觉关怀,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赏与融合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一句话,有利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使学生终身受益。

3.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通过自主阅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在内,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创造思维的养成。

三、自主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1.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自主阅读的进行能够有效的明确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能够清晰的理解到教学活动追求的是什么目的或者是要达到什么结果,除此之外,其促进明确教学目标的作用还体现在能够有效的导出有效地教学并且合理的规避无效教学的另外,当小学语文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其就能避免教学过程过于随意问题的出现。并且可以有效避免教学方向不够明确的问题,从而使得自身的教学方法变得合理和明确。[3]

自主阅读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常来说阅读教学的目标不应当仅仅是教学的标准。与此同时也应当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因此这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应当注重合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能够更好地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除此之外,在激发学习动力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让每个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并且引导出学生自己提出的阅读目标。

2.促进学生自主创新

自主阅读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自主创新。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应当是阅读教学的活动主体,并且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自由的支配阅读时间,并且可以对于有自主的阅读期待和思考,拥有自由的阅读联想和结论,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而自主阅读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深化这种创新能力,并且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出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4]

3.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现今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已徒有其名了,他们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少有学生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指导,比如介绍课外读物,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等等。

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种想法,其实还是应试教育衍生出的怪胎。试想,学生每天用半小时时间抄3遍字词,以确保听写不错一个字和让他们每天用10分钟有的放矢地练习难字,还是用20分钟读课外书,哪个更好呢?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且看古今部分文学大师和语文教育专家们的看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老舍

到寒假暑假期间,各就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去多阅读,那一定比不经略读的训练多得吸收的实效。——叶圣陶

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吕淑湘

这些大师的话,足以证明课外阅读在提高人的语文实际能力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语言文学材料可以实现六个”获得”:

1.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

2.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

3.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

4.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

5.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

6.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

有了六个”获得”,语文能力何以不会提高?

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具体做法

习惯的养成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的帮扶监督。要使活动取得成效,需要我们用心去研究,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

1.立足课堂,向课外无限延伸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课堂教学的力量。我们从课内抓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入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布置学生查阅并交流资料,推荐和课文有关联的文章和书籍。以课堂为点,向课外有目的延伸,使教材真正成为“例子”,师生凭借教材,所学到的远远超出了教材。

2.授之以渔,从鱼目中挑拣珍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是暂时的满足,“渔”才是长远的保障。我们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资源匮乏,好在现在农村经济正逐步发展,大部份家长对于孩子买几本书还是支持的,如何买,买什么,是个问题,买了不对口的读物,浪费了还算事小,要是读了不健康的书籍,那就亏大了。“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别林斯基的话有道理。我们得教会学生懂得选择最有价值的,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这光靠我们提供书名是不行的,我们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学生适合的书籍,个人爱好不同,所选择的课外读物也会有差别。我们教给学生选书的一些基本常识,比如选封面印有“少儿读物”、“名著”“童话”之类字样的。还可以看书名猜内容,看封面插图判断是否合适,根据课文内容找相关文章等等,新华书店里也有少儿书籍专柜。同时组织学生拿自己的课外书互相交流,在阅读的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另外,我们还印发有关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指导文章给家长,以期取得家长的配合。

3.主题展示,以成就感促再发展

为了学生能准确地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培养他们独立选择书籍的能力。我们经常组织课外专题阅读展示活动,提出一个和课本相关的主题或者根据实际的需要另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去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整理资料并在一段时间后在专题活动中展示出来。如我在三月份开始组织的《李中华的事迹》课外专题阅读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发搜集有关李中华的资料,为时一个月左右,在这过程中,学生在选、读、整理等一系列的实践中逐步掌握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着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同时,学生受到资料榜样力量的影响,在纪律、卫生、文明等等方面都有空前的进步,所在班级几乎每星期被评上“标兵”班级。

4.学以致用,勿使明珠埋污泥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优美的词句篇章,除了展示以外,我们还要让他们能在实际中把这些外在的积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毕竟学是为了用的。因此,我非常重视积累的运用,我把教会学生边读边想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又一个重点。鼓励学生边读边想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和读物中相似相近的现象,能不能模仿着说一说,写一写,然后择优展示。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正螺旋反应。对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运用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多积累的词句的学生大力表扬,树立榜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是不够的,需要学生自主的、加大课外阅读量,读书积累的多了,理解能力就增强了。我们要尽量多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总之,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1]倪洪劲.《自主阅读——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源泉》 教育教学刊 2013-07

[2]杨邦俊.《互动性阅读概论》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出版社2009-25

[3]杨建锋.《自主阅读真诚对话——钓鱼的启示》 小学教学参考2012

[4]杨勇.《自主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构想》 中学语文教学 2010.

猜你喜欢
课外人文课外阅读
小满课外班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