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 广东广州 510000)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其要求各学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配合;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并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其互相学习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提高了小组成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和团结合作能力。但是,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最困扰的就是如何将学生学习时的小组活动落实到实际。
本文研究中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积极融入到小组学习合作中,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能有效提升自身能力,希望能够很好的解决旧有的小组合作模式中,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低下,合作能力不强的问题。[1]
本文以《网上交流信息——电子邮件的应用》为例,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运用“问题导学” 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2]
有研究指出,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产生的开始。在新型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人的行为具有指向性。在施教前,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其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使其认识自身的能力,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使其在课堂学习中更加从容。问题导学课堂的引入常常是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在《网上交流信息——电子邮件的应用》一课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发布一张图片“优惠券”,我朋友说他有一张,我也想要,我该怎么得到它?引发学生思考并回应,可以使用电子邮件、QQ文件传输等方法。这说明学生对于电子邮件是有基础概念的。接着问题设置更深入:我通过电子邮件得到了这张优惠券,我的其他朋友也想要,怎么办?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在于学会收发邮件,即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当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学习的思路就会非常顺畅,针对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互相合作解决问题。可以说,问题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用问题导出学习目标,就是为了用目标导出学生维持学习的激情。
在问题导学模式下,教师抛出问题或学生发现问题之后就立即合作探究,势必导致小组合作无力无继。由于学生的各种技能差别,学生思维方式有明显差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善于发言的同学常常处于主导地位,导致语言能力较差的同学只是默然听讲,并不进行深入思考,也不表达自身想法。这与小组合作的初衷是相背的。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上课前,留出10分钟左右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学生依据自身经验,进行开阔性思考,使其积极在进行小组学习时深入研究;教师使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学习,完成探究和分析,在研究中进一步谈论新问题。在课例导学案中,笔者设计有一个探究任务:将文件“优惠券.jpg”以附件形式发一份邮件给自己的最少2位组员。因为在之前笔者不曾讲授“附件”的操作方法,这是需要学生自行解决的问题。首先,笔者先让学生自行操作,他们可以通过看教材,或以往的实操经验来完成;其次,笔者鼓励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能力解决问题,归纳出自己统计来的规律,当问题有一定难度时,学生可以与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全组的力量解决不了,还可以发动全班包括教师的力量来解决。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其问题可以简单的解决;进而提高每一位同学的思维能力,使其在操作的同时思考。在学生们互相合作中,积极寻找规律和方法,提高团结合作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其中心内容就是“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所探讨的问题要难度适中,过于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而超出学生知识层面的问题又不利于其共同学习。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难度适当、便于学生理解。[3]
1.选择能引起学生交流兴趣的问题。
兴趣是学习的导师,其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现明确学生的兴趣。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以如何得到超市“优惠券”做为导入引发学生关注,之后,我提出“当我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收到‘优惠券’后,如何将收到的这份邮件给我另外的朋友?”问题一抛出,学生立即热烈地回应问题始终团绕着学生的兴趣设计并发展,使学生讨论的热情一直高涨。严格抓住当代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其较为感兴趣的就是当前时事热门问题以及生活中接触到的有趣的事情,将其作为学习的切入点,学生更愿意主动投入到小组合作中;继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实现新模式下合作学习的价值。[4]
2.选择思维容量合适的问题。
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掌握了单个邮件的发送方法后,要教授“邮件群发”,如果是直接问学生怎样群发,问题则太大太泛,学生的小组合作无从下手;若是直接讲授抄送的作用,然后让学生操作,学生则没有了讨论的必要。于是我设置了以下问题,暗示“抄送”这一条目的功能:“同学们,在刚才发送给单个人发送邮件时我们用到了工作栏上的哪几个项目条,又有哪个是没有用到的?”学生回应“抄送”。“那‘抄送’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则沉默了。教师在此处留下一个疑问让学生思考,不催促着学生回答,进而给其思考的时间,使其认真的考虑问题,深入研究。过了一会儿,我再继续引导:“现在那张优惠券,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想要,怎么办?”学生会想到 “群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继续探索“如何发送一份给多人的邮件呢?”因事先有过暗示,有些同学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抄送”跟“群发”的关系,进而主动生成 “是不是可以利用“抄送”来群发?怎样利用“抄送”来群发?除了“抄送”还有没有其他群发邮件的方法”等问题。这些生成的问题,不会漫无边际或是难度很大,也不会简单的明示解决方法,而是留有充分讨论空间,思维容量合适的问题,接下来再要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就水到渠成了。[5]
3.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设计合作问题。
问题导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时进行问题引导,继而让学生自主思考,再一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共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完进行讲解,最后在此问题基础上衍生新的探讨方向。当学生完成“手动操作群发邮件”的探究任务后,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基本达成,但本课的教学难点“使用电子邮件交流信息与即时通信工具的区别”又该如何突破?于是在对“电子邮件转发、群发的方法”进行小结(点拨)之后,我希望能设计了一个“生疑再探”环节,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在未来的时光里,电子邮件会不会被QQ这一类即时通信工具取代,成为像传统书信一样只在特殊的场合发挥它的作用?请说明理由。”这个问题表面上看起来很有时代感,学生应该会感兴趣,但真正实施起来,学生的讨论并不能触及问题的实质,有说可能的,有说不可能的,理由天马行空,令人哭笑不得。究其原因,是这个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范畴,不符合学生当前的信息技术素养,导致难以把握学生的讨论方向。为此,我修改了引导问题:“我们今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但平时我们是通过电子邮件聊天的吗?”学生回答:“不是啊,是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既然QQ、微信已经满足我们通迅的需求,那电子邮件的存在又有什么必要?”带着这个疑惑,学生进行了活动探究“使用电子邮件的通信方式和QQ等传统即时通信方式的区别?”,导学案上还提示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通信效率方面;二是应用场合方面。”通过这样的形式,再次降低了任务的难度。然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小结,整个过程就很自然地带动学生进行难点突破。将两个问题设计进行比较,预先设计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根据问题情境模拟联合教材中的知识达到预习教材的效果,如果学生只是在表面上对知识表示理解,并不进入深刻探讨,则小组学习合作毫无用处;使课堂教学浮于表面。因此,教师在开展新模式教学时,在问题设计上投入更多的努力,使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并将知识明确划分,呈阶梯上升式教学,细化难度重点问题,时间、使学生善于思考,以达到提升其综合能力的目标。
根据本文研究得出,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学生为重点的教学方式,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明确问题,让小组合作“有迹可循”;通过“问”后独学,让小组“合作”落到实处;通过优化“问题”,让小组合作真正“学有所成”。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积极融入到小组学习合作中,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能有效提升自身能力,加强了学习的有效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6]
[1]刘旭丽,欧阳宇.基于“问题导学”课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J].新教育,2015,10(308):20-21.
[2]陈敏.“问题导学”式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6,5:70.
[3]吴飞,基于问题导学教学平台的过程评价模式研究 [a],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4]王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a],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秦雪丽.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
[6]吴桂成.如何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有效[J].新课程导学.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