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第一中学 甘肃兰州 730030)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理念的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和推广,但是,有很多的教师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没有以相关的标准和规定来指导教学工作。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不少的高中数学教师思想僵化,对于新东西拒绝学习接受,停滞不前,认为以自己的沿用了数十年的传统教学经验是非常成功的,自己培育出来的数以万计的优秀学生就是最好的证明,桃李满天下是最高的荣誉,传统教学理念有着十分强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深思之下,传统教学理念没有与新课程理念在相同的时间段和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教学方法对照,教师这种顽固的僵化思想是经不住推敲的。二是不少教师没有深刻的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仅仅是对表层的含义进行了形式上的理解,不得其中精髓,更谈不上内化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很多形式化的教学内容,降低了教学水平,与新课程改革最初的教学目的相悖。以上两种教学现象都在很大程度上对新课程改革产生了阻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速度。[1]
在以高考作为唯一教学指向标的当下,传统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依然很大,加之数学学科的理性化,很多高中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缺少自主总结学习方法、规律的主动性,普遍存在的现象都是死记硬背。再加上不少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仍然是以知识灌输为主,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性思考是少之又少,严重阻碍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之间俺的相互关系和转化公式的时候,如果缺乏对每种三角函数和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仅仅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是极易将公式搞混的,影响学习效果的。特别是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恒等变换、化简求值等是高考中三角函数的主要考试点,若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仅是一味的死记硬背,不能自己进行深入思考,面对高考题是很难自己解决的。又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曲线时,若是学生不能进行对比记忆,总结所有曲线方程式的特点,搞混一些是很容易的。不动脑、不思考,对待学习得过且过的态度是极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寻求合适的途径,给予学生帮助,引导学生自己主动的解决困难所在,逐步形成自己主动总结学习技巧的习惯,而不是听之任之,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2]
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为代表创新学习模式,有利于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氛围,让教师承担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形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机会,提升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地位,使得学生在解题时形成良好的习惯,让课堂教学从传授讲解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在创设情境时,除了要符合教学要求外,还要给学生带来较为真切的学习体验学生的注意力会在这种轻松真实的氛围里更加集中,对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自然是更易接受和理解,一些数学原理更易消化吸收。比如,数列知识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部分教师对数列的教学内容的教授只是浮于皮毛,学生根本没有感受到数列知识的博大精深,对数列之间的关系没有找到其内在的规律,解题时缺乏灵活性。[3]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不仅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要求之一。高效的课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学生的学习体会是轻松愉悦的。当前,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助力。很多高中数学课堂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也更加直观和有趣,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立体几何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就是在黑板上画出立体几何的某二三个侧面,其余侧面情况只能让学生根据平面几何自行想象,但是有了多媒体之后,在课堂上完全可以给学生呈现具体的立体形象,帮助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三维空间。现代科技能够让高中数学很多的教学内容由难到易,生出很多的教学技巧。[4]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心理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保障。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在课堂上,巧妙合理的利用设问和提问,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复习和引出,还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概念,构建知识体系。[5]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不断寻求、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模式,形成数学思想方法。